圖為1月20日拍攝的福集鎮魚目村聚居點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圖為1月20日拍攝的福集鎮魚目村聚居點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春節臨近,瀘縣在加快推進災后恢復重建的同時,專門制定了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祥和幸福過節”工作方案,組織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全覆蓋走訪慰問,了解和幫助解決受災群眾的“急難愁盼”,本著“一戶都不能落下”的原則,將還沒搬遷新居的困難群眾,統籌安置到閑置的集體房產中,確保他們溫暖過年。

  在龍華村采訪時,記者正遇到村黨支部書記溫明珍帶領村民對老村委會房屋進行打掃和墻壁粉刷。“水電氣都通了,再收拾一下就可以住進來了。”溫明珍介紹,這里將成為村上3戶困難群眾的臨時免費住處,直到他們新房建成。

  忙活的人中就有即將入住的困難村民劉達軍。他家的房子在震后被鑒定為D級危房,地震前,他做搬運工時不慎從貨車上摔下,療傷花去5萬多元,至今不能干重活,一家四口人目前在集裝箱改造的簡易住所居住。

  “村里分給我兩間,終于可以踏實過年了!”劉達軍現在就盼著養好身體,出去打工賺錢還貸。在新村聚居點,他選擇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政府補貼,還有貼息貸款4.2萬元。

  在瀘縣地震災區重建現場,援建干部格外忙碌。為加快推進災后重建工作,瀘州市從各區縣選派了130名干部。

  援建干部張強來自瀘州市敘永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3個月前加入龍華村新村建設推進專班,他和其他援建同事組建了臨時黨支部,吃住都在村上,日夜奮戰在重建一線。

  在村里的簡易指揮部里,他們把重建推進表和受災群眾安置表等打印出來掛在墻上,每一棟樓的建設進展清清楚楚,每一戶群眾的安置情況一目了然。

  “馬上要過年了,我們會在保障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推進重建工作,讓群眾早日搬進新房。”張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