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鎧兵 楊都

  10月26日,一群野豬闖入達州市大竹縣城區,白天沖進公園在眾目睽睽下游泳,深夜又在公路上肆意狂奔,引得人們“大驚失色”。而在宜賓市屏山縣魚孔村,村民史興強今年種植的30多畝竹筍上市前夕遭野豬“截胡”,一夜之間損失大半。

闖入大竹城區的野豬半夜在公路狂奔闖入大竹城區的野豬半夜在公路狂奔

  對于形容人們不計后果、莽撞沖動的舉動,網絡流行語有個形象的比喻——“野豬行為”。如今,現實版的“野豬行為”更是頻頻發生在居民的生產生活之中。

  “獵捕野豬太難了。”近日,巴中市通江縣20000頭野豬泛濫,專業化捕獵隊伍兩天半時間僅獵殺8頭野豬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不只是通江,隨著生態環境不斷好轉,我省多地野豬種群日漸擴大,“四川多地野豬泛濫成災”的話題一度沖上熱搜。

  消息一出,“捕來的野豬哪兒去了?”“能吃嗎?”等評論迅速成為熱門。此外,關于我省多地野豬為何泛濫,專業化捕獵難在哪里,如何協調野生動物保護與生產生活矛盾等問題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