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石小宏
7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發布,作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決策,開啟我國人口發展新階段。記者了解到,四川下一步將出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相關方案,制定系列配套支持措施。
國家三孩生育政策出臺,對四川意味著什么?下一步,四川該如何實現人口均衡發展?記者邀請到人口學、法學、社會學三名專家各抒己見。
記者邀請到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王學義談談四川人口那些事。

全國出臺優化生育政策 背后有多重考慮
記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的出臺,在您看來有何深意?
王學義: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2021年6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草案〉》,待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后,“三孩”政策正式實施。2021年7月20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的《決定》,主要涉及八個方面的內容。
在我看來,實施“三孩政策”,主要是基于我國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加深、人口結構性矛盾深化以及人口未來趨勢等人口發展形勢的考慮。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等。
預計“十五五”末期四川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要全面落實好“三孩政策”和配套服務措施
記者:結合四川實情請您談一下四川人口發展形勢?
王學義:就四川人口發展形勢而言,“七普”數據顯示,四川人口發展的整體形勢與全國人口發展形勢大體一致,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是作為人口大省的總體地位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但數量規模未來仍有繼續下降可能。2020年,四川常住人口8367.5萬人,繼廣東、山東、河南、江蘇之后,在全國排名第五,比2019年下降1位;占全國人口比重為5.93%,比2010年的6%占比下降0.07%。
二是人口城市化進一步推進,對流動人口吸納能力增強。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73%,與2010年相比上升了16.55個百分點。跨省流入人口達到259萬人,十年來增加146.1萬人,這有利于增收人口紅利。但全省人戶分離人口高達2782.3萬人,不利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市民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家庭戶規模有所縮減,家庭養老功能有所弱化。2020年,四川共有家庭戶3075.6萬戶,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51人,比2010年的2.95減少0.44人。
四是人口結構性矛盾深化,少兒人口和勞動力年齡人口“雙降”,老齡化持續加深,挑戰經濟可持續增長。2020年,0-14歲少兒人口、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的占比分別為16.1%62.19%,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85個百分點和1.16個百分點。與2010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0.87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4.54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分別高達21.71%、16.9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2010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98個百分點。四川總撫養比已達49.32%,接近50%的數量型人口紅利臨界點。“兩降一升”無疑將深刻影響勞動年齡人口供給和人口紅利的可持續性,增加養老負擔,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
五是區域人口主要向優勢區域集中,“強省會”戰略成效凸顯。成都平原經濟區常住人口占到50.12%,比川南經濟區的占比17.30%高32.82%,比川東北經濟的占比23.02%高27.1%,比攀西經濟區的占比7.25%高42.87,比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占比2.31%高47.81%。
六是人口素質得到極大提升,人口素質紅利條件得到一定改善。例如,具有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從1964年每10萬人中僅有284人,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13267人;文盲率從1964年的39.96%下降到2020年的3.98%。
七是出生人口下降趨勢明顯,人口負增長趨勢難以逆轉,將從深層次上影響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全面二孩政策以來,出生率從2017年的峰值11.26‰下降至2020年的8.7‰,下降幅度達2.56‰。根據相關研究,即使“三孩政策”下,出生人口增長水平也很有限,全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也就30-50萬人的水平,四川每年也不會新增多少出生人口。與此同時,即使實施了“三孩政策”,人口負增長慣性效應將進一步顯現,預計“十五五”末期,四川將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一老一小”加上與人口負增長的相疊加效應,將對四川形成全面的挑戰。因此,抓緊全面落實好“三孩政策”和配套服務措施,確保適度生育水平,應是應對這種挑戰的有效途徑之一。
建議吸引東部地區青年勞動力回流, 建立以家庭福利為中心的生育養育教育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
記者:四川下一步如何做好長期均衡發展,有何建議?
王學義:人口是一個復雜系統,適度生育水平、人口結構優化、創新人口紅利機制是四川人口均衡發展的關鍵指標值之一。從生育政策調整完善,落實“三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發展來講,建議四川扎實推進多方面工作:
一是抓重點區域,強化中心城市的生育工作,城市往往是低生育水平的重點區域。
二是積極營造環境,吸引東部地區青年勞動力回流。通過教育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制造業價值鏈分工邁向中高端等,加大對中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提高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素質,促進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質量紅利轉換。
三是調節平衡收入,適當調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機制,平衡不同人群、不同行業、不同區域收入差距,破除“不愿生、不敢生、不能生”的生育養育教育高成本的制約瓶頸。
四是全面盤點四川婦幼資源,摸清“優生優育”服務家底,更好優化服務資源和布局。
五是抓政策配套,全面梳理國家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人社部等關于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性文本,做到精準對接,并探索因地制宜的配套政策。
六是適當引導生育、教育等市場價格,加強價格監管和規范。同時,整頓、規范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培訓機構,將家長從繁瑣培訓負累以及“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認識偏差中解放出來。
七是建立以家庭福利為中心的生育養育教育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要在教育、女性就業、育兒假、女性工作和發展機會以及個稅、租賃補貼、購房補貼等方面狠抓落實。
八是積極將實施“三孩政策”及政策服務配套與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統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