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石小宏
7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發布,作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決策,開啟我國人口發展新階段。記者了解到,四川也將出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相關方案,制定系列配套支持措施。
國家三孩生育政策出臺,對四川意味著什么?下一步四川該如何實現人口均衡發展?記者邀請到人口學、法學、社會學三名專家各抒己見。
記者邀請到四川大學法學院副研究員楊丹談談四川人口那些事兒。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系列公報數據顯示,全省60歲以上人口占21.7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6.93%。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前述年齡段的人口比重分別上升了5.41和5.98個百分點。全省范圍內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4%的市(州)有17個。
“上述數據表明四川省不僅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且老齡化的覆蓋面正在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0至14歲人口、15歲至59歲人口的比例分別為16.1%、62.19%,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面對這一嚴峻的人口發展形勢,中央出臺《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是基于問題導向的正確決策,對于解決四川省當前面臨的人口均衡發展問題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楊丹看來,為貫徹中央精神并積極應對四川省當前面臨的深度老齡化現狀,四川省也應及時出臺相關的實施方案,以改善和優化本省的人口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穩定、有序發展。
四川下一步如何做好長期均衡發展?楊丹表示,從憲法或行政法的角度出發,當前出臺的三胎政策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實施的重要階段,四川省為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的目標,建議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轉變計劃生育的方式與理念,由控制生育向服務生育轉變,梳理并刪除社會撫養費征收、行政處罰等相關規定,通過獎勵的方式正面激勵個人、企業組織等主體積極參與到人口政策的落實中。二是轉變生育權歸屬的認知,由女性生育權向家庭生育權轉變,關注女性職業的困難與發展,并展開夫妻“育兒假”試點工作。三是轉變育兒責任履行的認知,由家庭責任向社會一體化責任轉變,規范引導培訓市場,將家庭、學校與培訓機構進行有機整合與銜接。
第二,完善生育保障的配套措施,重點關注教育、房產、貸款等領域的資源配套,降低不確定的生育或教育政策帶來的育兒焦慮與恐慌。
第三,重視立法的保駕護航作用。時刻關注國家層面的修法動態,在與國家政策、上位法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立足于四川省當前的人口形勢,及時啟動全面修改《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立法工作,在立法目的、原則、結構等方面作出修正,實現重大改革于法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