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重大經濟社會民生工程

  本著“既有利于基本建設,又有利于文物保護”的基本方針,為進一步有效解決基本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十三五”期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工作方式。

  對涉及大型基本建設的項目,該院在項目設計初期就進行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以便盡早掌握地面地下文物的分布和埋藏情況,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對于大型基本建設的考古項目,聯合全國各高校共同攻關,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文化遺產;與各地市(州)和重要文物分布縣(市)共建“考古工作站”,強化省市聯動、擴大考古文勘人才儲備。

  基于上述措施,“十三五”期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順利完成“烏東德水電站”“成貴高鐵”等200余項基本建設的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超20余萬平方米,為地方重大基本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考古工作者在江口古戰場遺址開展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考古工作者在江口古戰場遺址開展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重要考古發現層出不窮

  近年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中國”的框架下,圍繞重大課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在川西地區新發現20余處舊石器時代地點,填補了川西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空白;在金沙江流域新發現一批先秦時期遺存,構建出金沙江流域的文化序列,為進一步了解文化互動和人群遷徙提供了重要材料;川西蜀文化的考古發掘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六個“祭祀坑”,對于全面了解古蜀國社會和祭祀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川東巴文化的考古發掘也取得重大收獲,宣漢羅家壩遺址新發現的一批極具特色的墓葬,完善了戰國早中期巴文化的體系;渠縣城壩遺址新發現的東周墓葬則填補了戰國中晚期巴國大中型墓葬的空白;渠縣城壩遺址兩漢時期的城址和津關遺存的考古發掘過程中,新出土了一批重要的竹木簡牘,為研究秦漢帝國如何經營川東地區提供了重要材料;宋元(蒙)古城的考古調查取得重大成果,為聯合“釣魚城”申遺提供了有力支撐;眉山江口古戰場遺址的考古發掘,為全面了解明清鼎革之際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提供了新的材料。

  上述重要發現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江口古戰場遺址獲“2017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渠縣城壩遺址2018年度考古發掘獲“中國社科院2018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并入圍“2018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江口古戰場遺址、渠縣城壩遺址、會理猴子洞遺址等分獲2017、2018年度“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艙中開展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艙中開展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