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

  1月26日,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市場和食品管理部線上正式發布《成都大運會餐飲服務機會清單(第三批)》,主要為設施設備類,包括廚房設備、小型餐廚具、工器具、一次性餐具、餐桌椅、總倉、現場倉儲共計7大類設施設備需求,涵蓋各品類小項350種左右。

  早在去年9月3日,備貨周期較長、食源性興奮劑和生產加工要求較高的食材種類被列為第一批食材供應商機會清單,包括肉食類、水產類、蔬菜類三大類12項內容,一經發布吸引到30余家國內企業應征報名,目前已有2家食材供應商進入到合同簽訂階段。今年1月20日,大運會餐飲服務第二批機會清單,發布包括水果蔬菜類、蛋類、中式點心、烘焙類、乳制品類等共計10大類食材食品需求,各細項品類約550種,當天即收到近10家企業報名咨詢。如今,第三批機會清單主要針對設施設備。

  再次面向社會公眾集中釋放大運會餐飲服務領域市場機會,直接為企業開放了共享大運機遇的“快車道”。在市場和食品管理部相關負責人的眼中,成都的“機會”并不僅僅是服務大運會,他們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借助大運會的“時和勢”,從食材采購、供應鏈保障、廚房設備設施及賽事餐飲專業服務等各個環節入手,進一步釋放大運會餐飲服務過程涌現的產業鏈、服務鏈及配套鏈市場機會,為城市做優產業基礎。

  與此同時,此次機會清單針對7大類設施設備需求,也充分體現大型國際賽事餐飲服務的高標準、嚴要求,對應給出詳細需求量及標準要求,并詳細列出企業資質、自產能力以及相關服務經驗等要求。

  舉辦重大國際賽事對一座城市意味著什么?國際奧委會副主席、成都大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于再清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對成都而言,辦好大運會這場大型綜合性國際運動會是考驗、也是契機,為這座城市提供了各方面提檔升級的好機會。”

  歷屆大運會基本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地區、2600余所高校,是目前全球規格最大、影響最深的世界級青年運動盛會,而今年8月18日,大運會將在成都盛大開幕,預計關注量將突破8億人次。

  而事實上,若要認真說大運會對于城市乃至企業宣傳的提升,又絕不只會在賽事舉辦期間奏效。2018年,大運會申辦成功的成都就已經收獲了一波關注;而這兩年多時間里關于大運會的每一個動向,其實都是成都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機會 ——場館建設、一周年倒計時、機會清單發布……在整個過程中,成都都處于被展示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在接下來的幾年內,2021年大運會、2022年世乒賽、2023年男足亞洲杯、2025年世運會及數十項重大國際賽事將在成都陸續展開,它們將不斷放大城市影響力,也將持續為企業帶來全球機遇。

  “我們前期也對成都本土企業進行了系統性調研摸排,主動向大家傳遞并釋放‘這場家門口的國際交流平臺’,能為我們的本土企業帶來哪些機遇和理念”,上述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引導成都本土企業真正參與到成都大運會餐飲服務各個環節,并希望有更多企業品牌借助國際賽事的高姿態、高定位、搭乘大運會的傳播快車,走上國際舞臺,見證并參與成都從“世界賽事名城”到“世界體育名城”再到“世界生活名城”的歷史性躍遷。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