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產量在全國占比跌破3%

  自2017年起,全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正式進入退坡狀態。

  當年6月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向媒體分享了自己一個樂觀估計:當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突破2萬輛。就在此前一年,這個數字還只是1.45萬輛。

  事實證明,這一數字還是保守了。根據公開數據,當年全省實際生產新能源汽車2.4萬輛,同比增長超過60%。這和全國“狂飆猛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保持了一致——當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79.4萬臺,同比增長53.8%。這時,四川產量在全國占比約為3%。

  這時誰也不會想到,3年后產量占比這個數字會不增反降。

  按去年前11月計算,四川新能源汽車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2.61%;按去年全年計算,省經信廳預估當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生產3.5萬輛。而根據商務部公布數據,去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36.6萬輛,四川占比預計為2.56%——無論哪種算法,都跌破了3%。

  這和預期目標相比差距不小。根據《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生產應達到15萬輛,這意味著在全國占比達到近11%。

  除梳理統計數據外,川觀智庫還走訪了吉利四川商用車、吉利成都高原、四川野馬、宜賓凱翼、銀隆新能源、大運汽車6家在川新能源車企負責人。

  其中吉利四川商用車、吉利成都高原、四川野馬、銀隆新能源、大運汽車5位負責人均表示,去年新能源汽車在川產量同比下降明顯。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2019年公司生產新能源汽車快接近1萬臺,去年差不多只有3000多臺。”成都市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鋒表示,整車生產同比下降約40%。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一位副總經理表示,去年公司在四川新能源汽車產量為零。

  唯一實現產量增加的,是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高雷介紹,去年底剛剛投產第一款新能源轎車,產量約300臺。

  此外,川觀智庫通過四川省汽車產業協會、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以及市州汽車產業主管單位,間接了解到宜賓奇瑞、蜀都客車、中植一客、成都雅駿、雅安通工、現代中國、南駿、重汽王牌8家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情況。據介紹,除奇瑞在川產量實現同比增長(生產約3500輛)外,其余均出現產量下降情況或根本未生產新能源汽車。

  除電動汽車外,四川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有一類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根據公開材料,全省現有氫燃料電池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逾100家。但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全國商業化應用條件尚不成熟。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全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以“百輛”為單位。

  受訪企業生產并不樂觀,為何前11月產量依然實現增長?業內人士認為,沃爾沃等個別大廠業績,或帶動了全省“大盤”。根據公開材料,沃爾沃XC60、XC40均有在成都工廠生產,兩款車主要出口美國,都有新能源車型。2020年XC60全年銷量逾6萬輛、XC40逾2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具體在川生產情況和占比不明。

  部分本地產零部件質量不合要求

  產業鏈構建情況,同樣是衡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有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別是:電池、電機、電控系統。

  為摸清產業鏈情況,四川省統計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四川省情》2019年初曾聯合成都市經信局開展調研,在其報告中明確提出“目前,四川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但據川觀智庫了解,如今產業鏈部分關鍵環節或存在“斷鏈”現象。

  就電機、電控系統而言,四川省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郝世強和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均表示,目前省內沒有企業在規模化生產新能源汽車用電機和電控系統。“此前東方電氣在樂山生產電機,它停產后就再沒有企業能生產了。”郝世強表示。

  就電池而言,工信部網站每月公告會公布新能源汽車企業電池使用情況。郝世強表示,去年四川只有兩家企業(華鼎國聯、銀隆)進入公告,“具體供應量有多大不知道,但肯定不多,因為與電池配對的車型很少。”董鋒表示去年銀隆電池生產同比下降40%左右。華鼎國聯負責人婉拒了采訪。

  除了“斷鏈”,部分本地供應零部件質量無法滿足車廠要求。

  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所用“三電”均產自省外:電池來自福建寧德時代和安徽國軒高科,電機和電控均來自比亞迪。吉利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不要說‘三電’,之前嘗試在本地配套減震器,結果異響、漏油……成批量的出各種問題,(概率)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十幾倍!”

  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主要備件均來自省外。吉利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本地配套率只有約30%。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在川渝地區配套率只有約10%。

  充電設施,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下游的一大關鍵環節。根據公開報道,全省目前建成充電站300多座、充電樁3.2萬多個。對此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除成都以外,四川其他地區在充電設施方面和沿海差距明顯。他根據第三方APP查詢后發現,扣除甘孜等地廣人稀地區,四川省約20平方公里有一根充電樁;江蘇省的數字是約1.6平方公里,和成都市大體相當;上海市是0.7平方公里。去年印發的《四川省支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將在用地指標、電價優惠、一次性獎勵等方面對充電基礎設施予以支持。

  截至2020年12月18日,國內新增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數量超過6.2萬家,同比增長74%,為近5年來最高。根據2019年公開報道,四川共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18戶、關鍵零部件企業68戶、研發銷售運營企業14戶。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華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院長彭憶強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提出,四川新能源汽車產業總體上規模小,產能分散,龍頭企業牽引力不足,未能形成強有力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