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贓困難,金融“防風險”多環節需加強
目前,幾個團伙的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抓獲歸案,并移交檢察機關,但損失卻難以追回。周峰表示,涉案人員有的不是本人持卡,有的通過POS機套現且一機多戶,有的通過第三方支付、微信轉賬,有的在ATM機取現,還有的以購買虛擬貨幣的方式將資金轉移到境外,追贓十分困難。
四川某銀行相關負責人說,去年10月,該行接到500多人此類貸款申請,貸出去1.03億元。風控發現問題后,緊急凍結了資金,但也只挽回了2000多萬元。而這些貸款人的電話很快就換了,催收找不到人。
據了解,在這一案件中,一些吸毒人員也能輕易拿到貸款。專家表示,犯罪團伙掌握公積金繳存渠道,騙取銀行線上貸款,暴露金融“防風險”仍存多種問題。
“針對借貸人員的風險防范提示需細化。”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邱靜說,針對缺乏金融常識的高風險人群借貸,應加強借貸時的風險提示,提高其防范意識。貸款轉出時,應予以貸款用途、還款義務等提示。
另外,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網絡安全意識、防護能力還需提高。業界人士表示,當前網絡攻擊呈現增多趨勢,機關事業單位要重視相關人才培養和制度建設,特別要強化信息系統與信息安全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的“三同步”原則,加強網絡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