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江蕓涵

  記者11月18日從四川省語言文字會議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普通話普及率達80.3%,年均完成普通話測試近60萬人次,測試數量持續穩居全國第二。

  語言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是國家繁榮發展的根基。省委省政府堅持守正創新,深化改革、協同推進,全省語言文字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加快普及。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90年代初,全省累計減少文盲1745萬人。截至目前,全省普通話普及率達80.3%,年均完成普通話測試近60萬人次,測試數量持續穩居全國第二。推普工作的不斷加強,有力推動了全省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和進步。

  語言傳承創新不斷深入。將語言文字作為重要文化載體和育人資源,不斷推進優秀文化傳承發展,舉辦的中華經典誦寫講演活動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唯一特別組織獎。完成了全國數量最大、覆蓋最廣的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任務,完成183個縣(市、區)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91個調查點全部通過國家驗收,構建了“語言相通、民心相親”的和諧語言環境。

  語言文字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先后落實語言文字的國家法律、法規和單行條例80余部,出臺地方性法規20余份。把語言文字納入政府履職評價、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語委統籌、部門參與、社會支持”的管理體制和“整體聯動、分管共推”的工作機制,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和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礎。

  語言文字基礎建設更加扎實。自1985年成立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以來,通過不斷完善、優化,語委成員單位擴展至28個。目前,全省已建成101個普通話測試站(點),覆蓋21個市(州)和79所高校,實現網上報名平臺與省政務服務平臺對接。全省擁有省級語言文字督導評估專家123名,培訓民族地區雙語教師3000余人次、“一村一幼”普通話輔導員1.6萬人次。

  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將語言文字工作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以全省88個貧困縣、11501個貧困村、19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對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推普政策體系和實踐模式。先后組織500余名語言文字工作骨干、1066名支教教師、119支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赴阿壩、甘孜、涼山等民族地區開展推普攻堅行動,舉辦漢語速成班、普通話與職業技能培訓班等1500余期,培訓民族地區推普骨干7.4萬人次,培訓青壯年農牧民34.2萬人次,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試點,建立“一村一幼”幼教點4884個,近27.9萬名少數民族幼兒學前學會了普通話。“學前學會普通話”項目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