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向

  避免在培育模式上搞“一刀切”,防止中心鎮建設“千篇一律”

  每個中心鎮資源要素稟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如何避免在培育模式上“一刀切”,建成之后“千篇一律”?

  四川省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培育的原則,按照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分類別推進中心鎮發展改革工作。

  具體看,四川省將在城市化發展區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科技教育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城市衛星城鎮;在農產品主產區打造一批特色農業、農旅結合、商貿物流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高產優質、特色鮮明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小城鎮;在重點生態功能區打造一批生態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型綠色低碳小城鎮。

  省村鎮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魯朝漢表示,根據資源稟賦錯位發展,將讓中心鎮發展更可持續,“都往熱項目上擁,短期看可能獲得一定收益。但時間長了,同質化競爭對各中心鎮來說更多的是消磨損耗。”

  《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四川省將培育一批省級百強中心鎮,推動有條件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和現代新型小城市。“如何界定現代新型小城市,這個還在探索中。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應具備更高的基礎設施、產業本底、管理權限。”魯朝漢說,如果可能,爭取通過3年到5年時間,在全省打造5個左右的現代新型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