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全給記者講述了在洪水一線測數據的情景。

  8月18日凌晨,青衣江流域普降大雨。5時許,在樂山水文局值班室,鄭桂全和同事徹夜值守,緊盯電腦屏幕。幾乎每隔2-3分鐘,水文信息平臺就會收到來自大渡河、青衣江上游主要站點的水文信息,提示河流水位超警戒,發出洪水紅色預警。窗外雷雨交加,監測屏幕上不斷彈出的預警小窗,讓每個人神經緊繃。

  “不能等了,我帶著設備去一趟吧。”鄭桂全憑水文數據和經驗判斷:地勢較低的青衣江夾江水文遙測站可能會被淹沒。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個點的水文信息就無法回傳,影響水情判斷。

  凌晨6時,鄭桂全迎著暴雨,帶著應急便攜設備出發了。當他來到夾江水文遙測站時,洪水已灌進站房,漫到小腿位置,他把監測水位的線纜固定在一個牢固的欄桿上,調試好相關參數。5分鐘后,站點的信息就開始自動回傳。

  這天,洪水一點點上漲,應急監測設備“勤勤懇懇”地傳回每一次數據,為判斷青衣江洪峰提供了重要參考。

  鎖定洪峰

  信息匯總后,算出洪峰水位、相應流量、發生時間

  鄭桂全等水文人在前方和洪水正面“過招”,努力打探“敵情”;在大后方,也有一群水文人,他們試圖通過龐大的數據信息,摸清“敵方”戰斗力,為打贏洪水提供關鍵的預報信息。

  8月24日,記者來到省水文局的會商室,一塊大屏幕上,一張高清四川地圖實時顯示著全省河道和水庫水情,圖上大部分區域都是顯示平安的“綠色”,只有黃河支流黑河顯示超保證水位,提示預警。這張可視化的“防汛地圖”,就是我省洪水預報的“智慧大腦”。

  “這是一套專業、復雜但不失嚴謹的業務流程,其中根據雨水情變化,及時滾動預報尤為關鍵。”省水文局水情預報中心副主任常高松介紹,全省所有水文遙測站點的信息在這里匯集后,預報員利用預報平臺,最終制作發布出洪峰水位、相應流量、發生時間等洪水預報信息。

  預報如果不準確,對防汛減災決策影響很大。常高松舉例,如果測算洪峰下午到,實際上午就到了,那么可能人員沒有轉移完,水就淹過來了,會造成嚴重傷亡。預報的精準性和時效性,靠的是從前端到后端,從人工到智能的緊密配合,背后還有一整套靠多年經驗積累建立起的科學方法論。

  削洪峰

  滾動分析洪水趨勢,為水庫削峰滯洪提供精準調度建議

  8月16日下午,省水文局水情預報中心青衣江流域預報員謝靜利用預報平臺和降雨數值預報,預測青衣江流域將出現流量為10000-12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

  8月17日18時,青衣江上游的天全河、寶興河、滎經河等幾條支流同時“彈窗”,發出雨量預警信號。常高松就守在值班室,他結合雨情信息判斷,青衣江大洪水將如期而至。到了22時,雨量突然增大,青衣江干流的中興場監測站1小時雨量為117.5毫米,青衣江上中游干支流水位快速上漲。

  洪水來勢洶洶,平臺上的數據閃爍不斷。18日凌晨1點,樂山水文局經過與省水文局會商,發布青衣江干流夾江水文站第一次洪水預報,預報洪峰18日早間到達樂山,洪峰流量為15000立方米每秒。此后,樂山水文局與省水文局保持滾動會商,并進行修正預報,第二次發布夾江站17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預報,城區低洼處將淹沒2米左右。

  省水文局綜合研判:整個青衣江流域將全面超過保證水位,大渡河下游、岷江下游也將出現超警超保洪水。據此,18日凌晨5時,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了I級防汛應急響應。

  此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的樂山正面臨嚴峻考驗。省水文局相關負責人說,為幫助樂山削減洪峰的壓力,全省水情預報部門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滾動分析洪水趨勢,分析發布水庫入庫流量預報,為水工程精準調度,水庫削峰滯洪提供了科學合理的調度建議。其中,紫坪鋪、瀑布溝、瓦屋山水庫削減洪峰6500立方米每秒,攔蓄洪量8億立方米,將五通橋洪峰由百年一遇削減為5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