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挑戰——
與京津冀等區域的中心城市相比,成都經濟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還有較大差距
相對于“極核”,“主干”是成都更熟悉的角色。
自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以來,成都擔當全省“主干”已有兩年。兩年來,成都正不斷增強對全省其他區域的引領輻射帶動能力,僅去年就通過組織“成都企業市(州)行”活動,推動簽約項目238個,計劃總投資1596億元;成德眉資同城化快速推進,半小時交通圈正加速成型……
這一切,為成都發揮極核功能奠定了堅實基礎。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毅認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使中心城市可以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為在更大區域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周邊城市借助中心城市優勢提升競爭力、實現要素互補提供了新機遇。“‘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擴大了成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影響力,壯大了成都的‘極核’力量。”
從“主干”到“極核”,成都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會議提出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的中心城市相比,成都經濟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還有較大差距。多位與會者提到,發揮極核功能,當前成都還存在城市空間供給不足、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不足、先進制造業承載能力不足等挑戰。
謀發展——
四項任務將推動成都實現空間格局之變、發展方式之變、城市能級之變
如何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干功能?會議明確4項任務: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攬,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和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大力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持續提升門戶樞紐地位。
多位與會代表表示,這四個方面有機統一,將推動成都實現空間格局之變、發展方式之變、城市能級之變。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魯榮東說,公園城市建設將提升人居環境,吸引人才、項目向成都聚集,“兩區一城”則是人口和產業的重要承載地,通過同城化形成產業協作,優化要素和資源的匹配,人流、物流、商流等齊聚成都,門戶樞紐功能自然得到提升。
如何推動任務落實落地?成都方面表示,將加強成渝產業協作;以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同城化建設等為抓手,推進東進,調整空間結構;以成都鐵路港、天府國際機場為支撐,強化全球配送能力,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在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方面,資陽方面認為,成德眉資4市已逐漸形成同城化發展合力,將共同打造大成都都市圈。不過,在同城化發展中還有一些“硬骨頭”需要啃,應當通過改革,打破區域間的壁壘,建立深層次的、常態化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
在“兩區一城”建設方面,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劉任遠表示,將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為統攬,打造未來城市樣板;眉山已經將天府新區眉山片區作為發展的“一號工程”,將以此為載體,引進一批重大項目,抓住成都東部新區建設機遇,規劃建設眉山東部新城,與成都東部新區共同爭創國家級航空實驗區,進一步拓寬開放發展平臺載體。
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
“月明星稀”變“眾星拱月”有兩招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把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性工程。
區域中心城市為何被提到“戰略性”的高度?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又該如何培育壯大?與會代表與會外專家展開熱烈討論。
川報觀察記者 熊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