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為新業起頭 一邊為新居收尾
時 間 3月20日
關鍵詞 接力
身材高大的沙馬伍沙站在一大圈的人中。他聲音洪亮,語氣堅定:“先畫線再挖坑!”“坑不能挖在路上!”
30多歲的沙馬伍沙是騰地村村支部書記。下午5點左右,他將村民召集到安置點旁的山坡上,開了個現場會,安排第二天種植冬桃樹的任務。100多名村民圍在一起,聽他的號令。
一邊在為“新業”起頭,一邊在為“新居”收尾——距現場會幾十米遠的地方,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樹坪鄉鄉長孫子小高及縣住建局、經信局等部門負責人把云南順筑房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曹軍圍住,不停地問:“到底好久能竣工?”“材料有沒有問題?”“工人有沒有問題?”
曹軍負責整個安置點的現場施工。按照合同約定,這個安置點的竣工時間是2020年1月31日前。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項目依然沒有完成。這直接影響了樹坪鄉向縣委縣政府“交賬”的進程。原本的先進鄉也被“吆鴨子”:縣委督戰隊每天一個電話,孫子小高不光臉上無光,甚至有“丟帽子”的風險。
面對鄉長的“咄咄逼人”,曹軍也很委屈:“天氣太冷,去年12月20日就下停工令,后來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材料、工人都進不了場?!?/p>
雙方相持不下,廖宇超出來解圍:“不找借口了,來想辦法。還有啥子需要解決的,我們馬上辦。”
緩了一口氣,曹軍扳起指頭算賬:外墻、屋頂等主體全部完工,目前還剩窗戶、吊頂、照明和場平工程,最多十來天,保證完工。
“3月31日,我來驗收!”孫子小高丟下一句話,轉身離開。
兩個場景,幾乎同一時空,仿佛一場接力賽,濃縮騰地村的現狀:在力爭早日搬入新家的同時,人們已經在為未來生活謀劃了。
說干就干 用8個多小時栽完樹苗
時 間 3月21日
關鍵詞 沸騰
春天的騰地村,醒得格外早。還沒到早上8點,整個村莊就開始喧鬧起來,山腳下解凍的拉哈日呷河嘩嘩流淌。與河流并行的307省道上車流如織。村民們早早起來,從山頂或半山腰的房子里走出來,有的扛著鋤頭鐵鍬,有的提著水桶,沿著新修的水泥路,走到山腳下的安置點,等著“主角”登場。
“主角”是600多株冬桃樹。幾天前,它們剛“坐”著大掛車“趕”到這里,被暫時安置在村子對面鄉中心小學操場里。
上午9點多,一陣急促的馬達聲從河對岸傳來。村民阿金日哈開著拖拉機,拉著冬桃樹苗離開學校,開過小河,來到村莊。拖拉機開進安置點時,等待多時的村民忙碌了起來,吆喝聲、馬達聲響成一片,村莊沸騰了。
挖坑組首先行動。只見村民們拿著鋤頭、鐵鍬、十字鎬上陣,挖起坑來。
這邊,拖拉機還沒熄火,下苗組的村民們就戴著帽子、手套“涌”上來。不論男人女人,扛起碗口粗的樹苗,一路小跑。
那邊,以婦女和兒童為核心力量的澆水組也在“競賽”。大家帶著家里的油漆桶、泔水桶、水瓢,排隊到河邊,舀上水就往樹坑那邊沖。
背著孩子的吉布牛牛也趕到現場,參與種樹。當天正好是孩子一歲生日,吉布牛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給孩子過生日,希望孩子和樹都能長得又高又大。
經過8個多小時的合力戰斗,大家搶在下午6點前栽完了所有樹苗。
說起這批冬桃樹,還有段故事。幾天前,眼看新居馬上要建成,村委會開始謀劃未來的產業,想來想去,找不到什么好的出路。種花椒吧,當地已經有一大片,種土豆吧,當地也種了幾十年了。新居得有新產業,新產業在哪里呢?一時間想不到。
困惑之時,縣上的主要負責人來了解情況?,F場,當地說起自身的困惑,在場的三河鄉負責人說:“三河鄉三河村不是發展冬桃產業嗎?還剩一些樹苗,要不你們去拉來?”
沾了三河村的光,騰地村說干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