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鱘魚養殖戶李軍把這段時間的心情形容為“坐過山車”。李軍是四川潤兆漁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潤兆漁業”)董事長,一周前,他還處于“極其焦慮”的狀態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水產行業管控升級,鱘魚被一些水產市場禁售,網絡渠道也被封閉,加上交通受阻,存塘的成魚和魚苗都“游”不出去。
就在全行業感到無望時,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決定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決定”,明確表示“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范圍”。
看到這個消息,李軍才松了口氣,“懸了一個月的心終于落下來了”。
各地“點名”禁售品種 人工養殖的鱘魚被“誤殺”
鱘魚屬冷水魚,開春后水溫升高,適宜鱘魚進食生長,往年這個時候是鱘魚養殖戶最忙的時候,他們要將魚苗投入,這是漁戶一年的希望。
1月26日,為阻斷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公告稱,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一些科學家也聯名呼吁盡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消息出來后,各地針對本地情況“點名”禁售一些品種。李軍告訴記者,在四川和部分地區,由于鱘魚為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人工淡水養殖的鱘魚被“誤殺”,成了禁售對象。“在四川,鱘魚主要的流通渠道——白家水產批發市場開始禁售鱘魚,市場上所有鱘魚的招牌都撤了,線上水產銷售平臺,鱘魚也無法注冊上架。”
記者就此事于26日上午詢問白家水產批發市場商戶,兩位售賣鱘魚的商戶均表示:“此前接到過口頭通知,暫時不能賣鱘魚。”
潤兆漁業是四川最大的鱘魚養殖企業,在四川、重慶、甘肅有9個養殖基地,每年出產活魚達200萬斤。春節原本是鱘魚銷售旺季,但直到現在,潤兆漁業存塘的成魚卻賣不出去。
禁售之下,遭受打擊的不止成魚。
李軍提及,由于營養價值豐富,除了以活魚形式銷往全國各地,近幾年東南亞地區對鱘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成為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此外,鱘魚雌性個體的魚卵經深加工所制作的魚子醬在國際市場被稱為“黑珍珠”,歐洲人更是將其與黑松露、鵝肝并稱為“世界三大珍饈”。
由于CITES(華盛頓公約)將所有鱘形目魚類列入《國際瀕危動植物物種貿易公約》保護名單,鱘魚進行貿易時,需出口國政府開具相關許可證。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法令下,鱘魚出口相關許可證也不好辦。加上國際航班停運,依賴出口的魚子醬也運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