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全球第一鱘魚養殖大國

  魚子醬更是四川“金字招牌”

  在中國,人工養殖鱘魚經過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行業已掌握養殖及魚子醬深加工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了包括繁育、養殖、加工流通在內的產業鏈,中國已是全球第一的鱘魚養殖大國。

  鱘魚主要以山泉水、水庫壩下水或發電尾水流水養殖為主,四川冷水資源豐富,且水溫常年保持在15~23度,非常適合鱘魚生長。加上技術成熟,省內魚苗、飼料品類供應完備,是鱘魚養殖大省,2018年四川鱘魚人工淡水養殖產量7571噸,居全國第四。魚子醬更是四川的“金字招牌”。

  曾開虎提及,此前世界上的魚子醬一直為俄羅斯、土耳其和里海、黑海地區把持,后因大量捕撈,國際開始實行鱘魚保護計劃。中國鱘魚人工養殖業發達,魚子醬主要出口至歐美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僅潤兆漁業一家企業,去年共生產了約20噸魚子醬,其中90%出口至歐美國家。四川農業大學水產系主任姜俊亦表示,“四川的魚子醬甚至可以左右國際魚子醬市場價格。”

  但鱘魚養殖周期長,成魚一般需要1-2年時間,雌魚需養殖10年其魚卵才能達到魚子醬的加工標準,這長達10年的養殖周期,可以見證鱘魚到百斤成魚的變化過程。中間所消耗的時間、飼料、人工等成本需極大的資金投入。

  禁售下存塘的成魚、魚苗很難進行銷售,漁戶沒有苗投或不敢投苗,池塘空置直接影響下一個養殖期生產,“對于一個資金投入大、運轉周期長的產業來說,如果禁令長時間得不到解除,很多養殖戶會十年心血一朝無,對于個人、產業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李軍表示。好消息是,目前國家明確提出要保證鮮活水產品的運輸通道,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明確指出“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范圍”,潤兆漁業開始陸續投苗。

  水產養殖到底是不是野味?

  專家:和野味不是同一概念

  包括鱘魚在內的水產養殖動物到底是不是野味?吃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安不安全?

  姜俊認為,人工養殖鱘魚在中國有20余年發展歷史,一直是個很健康的產業,從法律層面來講,養殖戶只要取得合法手續就可合法銷售鱘魚,“和野味不是同一概念”。另一方面,水產品包括水生低等脊椎動物和人類因為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差異巨大,兩者幾乎從未發現過有交叉感染的病毒病。

  此外,姜俊告訴記者,鱘魚屬冷水魚,養殖水源一般是水質條件好的上游地帶,本身安全程度比部分水域受到污染的野生水域更高。加上鱘魚營養價值高,姜俊表示,從安全和營養角度考慮,“可以放心大膽吃鱘魚”。姜俊還提及“野生動物”這一概念,不僅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還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動物。

  記者于27日下午再次咨詢了白家水產批發市場部分商戶,均表示鱘魚禁售令已解除,市場上已開始正常流通。

  曾開虎表示,疫情期間,政府也在第一時間指導鱘魚養殖戶做好相關防疫工作,辦理通行證解決運輸問題,還為養殖戶協調資金和生產,保證生產不斷鏈。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鱘魚

  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四川省水產局生產處處長曾開虎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鱘魚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近些年,隨著鱘魚的營養價值不斷被人們發現認可,鱘魚的人工養殖業也快速發展起來,加上多路資本追捧,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