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肖瑩佩 雷倢

  截至2月9日零時,以破75億的總票房,電影《哪吒之魔童鬧?!罚ㄏ路Q《哪吒2》)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并進入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前十五。

  有網友感嘆:“成都人民太幸福了,有花花,還有哪吒”“兩個頂流IP給了全世界億點點震撼”……

  近幾年,從成功孵化“王者榮耀”,到文旅榮譽局長“花花”,再到哪吒橫空出世,成都不乏現象級“城市名片”??此婆既唬瑓s有跡可循。

  兩個頂流IP讓成都成為“打卡地”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吸引43.2萬人次參觀,多日接待游客人次達到最大承載量。其中,被網友戲稱為“熊貓界的頂流女明星”花花的展區前始終排著長隊——這位去年上任的“成都文旅榮譽局長”,成為許多游客來蓉的首要驅動力,當中不乏半年內三刷、四刷的忠粉,是名副其實的“頂流大IP”。

  大熊貓花花

  行走在成都,含“貓”量不可謂不濃烈。當飛機落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12米的大熊貓先來“迎客”;沒在IFS跟爬墻熊貓拍過照,不算來過成都;各景區和文創店,熊貓玩偶、熊貓發箍已經是銷量火爆的成都特產。不僅如此,成都街頭巷尾、公交地鐵、茶館酒店,處處可見熊貓元素。熊貓,已嵌入成都的城市形象中,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文旅市場。

  不同以往,今年春節來蓉的旅客發現,除了大熊貓他們又多了“必去打卡地”。

  上映11天,總票房破70億——隨著《哪吒之魔童鬧?!返谋?,這部被稱為“國漫之光”的“成都造”作品,熱度從大銀幕蔓延到線下。位于成都交子大道的6米高哪吒及影片多角色雕塑、環球中心的巨型哪吒畫板、天府雙塔的“哪吒+敖丙”拜年燈光秀、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所在地,都吸引眾多粉絲前去打卡。

  交子大道 趙澤宇攝

  城市街頭“含吒量”爆表,衍生周邊也是“一吒難求”。據悉,泡泡瑪特1月30日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鬧?!贰疤焐b絆系列”手辦盲盒,沒幾天就接連售罄,現在線上預售要等100多天。哪吒官方正版手辦眾籌鏈接顯示 ,截至2月7日13時,已有超4.2萬余人購買,劇中多個角色周邊都備受消費者喜愛。

  成都交子大道,高達6米的“哪吒” 趙澤宇攝

  深度挖掘、持續開發讓成都成為文創高地

  業界看來,從上游內容消費到下游衍生品開發,一個優秀的IP,擁有可持續挖掘開發的無限價值,也是城市創意和實力的體現。

  比如,隨處可見的“熊貓熱”背后,是成都政企多年來對熊貓IP的共同開發。以“花花”為例,自“花局”IP誕生以來,累計制作“花局有話說”“花局的花式生活”40余集,播放量超千萬,全網討論熱度突破億次。從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到線下相關文創產品的熱賣,“花花”所帶動的文化消費和關注度持續攀升。

  成都還在深度挖掘大熊貓文化內涵,加速構建熊貓IP全產業鏈體系。2024年,成都舉辦“熊貓家園·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并啟動“熊貓家園文創伙伴計劃”,匯聚全球“文創伙伴”“城市伙伴”“金融伙伴”,構建全周期市場孵化服務保障體系,加速大賽優秀文創成果落地轉化,從0到N,助力打造全球大熊貓文創IP新高地。

  如果說成都擁有熊貓IP的天然優勢,那么哪吒展開的,則是一個完整的成都“原生”動畫制作產業鏈:從導演“餃子”所在的可可豆動畫,到特效、配音等各個環節,成都本土制作公司都深度參與其中?!啊赌倪?》項目像一個奧運村,吸引了國內最優秀的動畫人才們?!薄赌倪?》技術開發總監黃功說,這些人才匯聚在成都,為影片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可可豆動畫(圖片來源:天府軟件園)

  黃功所說的強大動力,在電影片尾滾動的字幕中逐漸具象化:可可豆動畫承擔核心劇本開發,艾爾平方負責三維場景渲染,墨境天合、成都千鳥文化等成都數字文創企業也參與到電影特效、配音等多個環節。

  且這些企業相隔不遠。以《哪吒》系列電影的誕生地——成都高新區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為例,這里匯聚了騰訊新文創總部、網易雷火工作室、原力動畫等企業60余家,打造了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咪咕科創平臺、愛奇藝潮流文化坊等共性平臺,聚集從業人員約6000人,形成了從IP開發、內容制作到衍生品運營的完整產業鏈。

  成都高新區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 (來源:成都天府軟件園)

  “我們公司離可可豆只有100米,效率大大提升。”墨境天合視覺總監邢明禮說,公司專注于國內頂級視覺特效與動畫制作,還為《流浪地球》《大魚海棠》等多部電影提供后期制作服務。距離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10分鐘車程的艾爾平方,則打造出了《漢化日記》《十萬個冷笑話》等原創動畫,廣獲好評。

  內容為王也是《哪吒2》登頂的重要因素。

  導演餃子此前接受采訪時說:所有的創作都不會是空中樓閣,都需要扎根于自己身處的環境土壤,去吸取養分。在千鳥文化CEO孫路看來,成都擁有川劇、茶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影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文創產業植根于文化。作為古蜀文明的發祥地和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早在2022年率先針對數字文創產業制定了“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千億元級數字文創產業集群。2023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億元,同比增長13.9%,占GDP比重11.62%。2024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有望突破2800億元,邁向嶄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