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魏馮 視頻 肖皓月

  川觀新聞記者9月26日從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獲悉,四歲女童小希(化名)因不慎吞下33顆磁力珠,遭受嚴重腸穿孔,經歷長達十天的緊急搶救和手術治療,從死神手中奪回一線生機。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小希媽媽回憶,最開始小希在夜里突然嘔吐,一直哭鬧著喊“肚子疼”。她以為女兒是吹空調涼著了,先帶著小希去家附近醫院就診,打了B超沒發現問題,醫生開了止吐藥和電解質補液鹽就回家了。沒想到,小希第二天又吐了十來次,第三天晚上小希發起高燒。

  9月18日凌晨,家人帶小希趕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送小希急診入院。經過檢查,成婦兒影像科楊亞醫生看到片子上明顯的“鏈珠狀”異物,立即反應過來:“多半又是磁力珠惹的禍。”

  小希入院時精神極差,對爸爸媽媽的呼喊已沒有反應,幾乎處于休克狀態。醫院小兒外科立即安排急診探查手術,術前查血發現,小希嚴重電解質紊亂,肌酐超標200多倍,機械性腸梗阻可能已造成腎功能受損。醫生術中發現,她體內磁力珠之間的巨大吸力把胃腸道壁折疊、吸附在一起并反復摩擦,導致胃腸道壁上出現多處穿孔粘連,讓腸道“扭曲”導致梗阻。萬幸的是,穿孔部位尚未發生滲漏,否則腸內的消化液漏到腹腔內發生感染,會迅速發展至腹膜炎,后果不堪設想。

  醫院主刀醫師、小兒外科一病區主治醫師趙小利從小希體內一共取出33顆磁力珠,修補胃壁及腸壁缺損并進行腸道減壓。小希的手術很成功,截至目前,恢復順利。小希父母通過回想加上詢問女兒,逐漸還原事實真相——女兒玩過磁力珠后,有一些珠子掉落在家里角落沒有及時發現,后來被小希撿起來當糖豆吃進嘴里了。

  磁力珠由于其巨大的吸力,五彩斑斕的顏色,以及可轉換不同的造型,深受小朋友的喜歡,但好玩的外表下卻藏著巨大的危險。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每年都要接診2到3例誤吞磁力珠而需要手術治療的患兒。趙小利說,像小希這樣“有驚無險”,沒有造成嚴重并發癥就能脫險的孩子尚屬幸運。還有孩子因誤吞磁力珠造成了腸壞死,不得不切除一段腸道才能保命,留下終生殘疾。

  趙小利介紹,一般情況下,孩子只吞下一顆或同時吞下幾顆不會有太大危險,可隨著糞便排出。最可怕的是吞了多顆,且不是同時吞的,珠子之間由于巨大的磁吸力而損傷胃腸道,引起腸壁缺血壞死,進而引起腸穿孔、腹膜炎及腸梗阻。她提醒,消化道異物的“常客”包括紐扣、紐扣電池、硬幣、磁力珠、戒指、耳釘、曲別針等,孩子誤吞后可能出現異物感、煩躁、哭鬧、咳嗽、喘鳴、拒食、惡心、嘔吐、流涎、吞咽困難、呼吸困難、頸胸部疼痛及腹痛等癥狀。“一旦誤吞異物,家長應該讓孩子立即停止一切吃喝,趕緊來醫院做檢查,再結合臨床表現做緊急處理或提出處理建議。為孩子挑選玩具時,一定要避開磁力珠等危險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