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邵明亮 吳楓 攝影報道
防汛點位
都江堰渠首樞紐
迎汛實招
依托都江堰渠首數字孿生系統,提前進行洪水模型推演,模擬預判出洪水過程,再結合歷年調度經驗,制定科學分洪方案,與下游緊密聯動全力應對洪峰過境,減輕成都市中心城區防汛壓力。
迎汛實招
“這次洪峰調度過程中,這套系統發揮了大作用。”7月11日上午,都江堰灌區指揮中心工程師李雪菲緊盯大屏,實時關注著都江堰上游來水的流量。
李雪菲所說的系統,是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都發中心”)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建設的都江堰渠首數字孿生系統,被稱作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樞紐的一個“數字分身”。

利用都江堰渠首數字孿生系統,對洪峰過境開展預演。都發中心供圖
受岷江上游降雨和紫坪鋪水庫泄洪影響,7月10日11時許,都江堰魚嘴斷面來水達到2030立方米/秒,是三年來最大的一次過境流量。面對嚴峻汛情,這個“數字分身”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預演洪峰過程,生成科學分洪方案
汛期岷江上游來水量大、流速急,每次洪峰過境,對都江堰渠首樞紐和下游渠道都是考驗。

受上游降雨影響,近期都江堰渠首水位較高。
7月10日上午,上游來水流量不斷增加,都江堰內江四大干渠(蒲陽河、柏條河、走馬河、江安河)水位持續上漲。上午9時許,都江堰灌區指揮中心,一場汛情調度正在進行。
“當前洪峰趨勢跟前期預演情況相似,判斷此次洪峰過境會導致內江四大干渠水位接近警戒線,但不會超警。”都江堰灌區指揮中心負責人李勁表示,建議按前期預演結果開展汛情調度。
原來,就在前一天,四川省都江堰灌區指揮中心利用都江堰渠首數字孿生系統,就已經針對可能到來的洪峰進行了一次“模擬演練”。
李勁表示,作為實體都江堰渠首工程在數字世界里的“孿生兄弟”,都江堰渠首數字孿生系統可以進行全要素、全過程的數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擬,實現及時準確預報、全面精準預警、同步仿真預演、精細數字預案,助力科學調度樞紐的來水量。
在上述“模擬演練”中,防汛值班人員設定了都江堰魚嘴最大洪峰流量為2000立方米/秒,根據數字孿生系統的模型推演,結合歷年調度經驗,制定了“調控內江流量、加大外江排洪”分洪方案,即將內江四大干渠流量控制在550立方米/秒以內,其他流量引導從岷江干流和沙黑總河排出,全力減小內江的流量,減輕成都市中心城區防汛壓力。

湍急的岷江水通過都江堰寶瓶口涌進內江總干渠。
“實際洪峰到來的時候,測得最大流量是2030立方米/秒,與前期我們預演數據差別不大,因此預演調度方案正好可以拿來應對此次洪峰。”李雪菲說,都江堰渠首數字孿生系統在汛情調度中可以實現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調度。
上下游緊密聯動 確保洪峰平穩安全過境
分洪方案敲定后,都江堰灌區指揮中心按照預案規程迅速將洪峰抵達時間、應對方案和注意事項通知到了灌區各水管單位、下游沿線地方防汛部門、城區自來水公司等,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9月10日上午11時,當最大洪峰來臨時,隨著都江堰灌區指揮中心水量調度指令的下達,渠首閘群21孔閘門按照預案全面開啟。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按照計劃執行調度指令,緊盯監控視頻密切關注水位漲勢。
與此同時,針對下游渠道,通過都江堰灌區一體化管理模式,灌區各單位迅速聯動,投入洪峰過境應對工作。都江堰渠首管理處加強了內江四大干渠沿線汛中巡查和隱患排查,并同步強化防汛物資盤點準備。下游的東風渠灌區、人民渠灌區及外江灌區各單位也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加強對渠道工程的巡護,對險工險段實施重點監視,確保渠道工程運行安全。

應對洪峰過境,都江堰外江灌區加密巡查渠道。都發中心供圖
當天14時25分,本次洪峰順利過境,都江堰渠首未出現險情,灌區用水保持正常。
“此次洪峰過境是對我們水旱災害防御能力的一次實戰檢驗。接下來,我們將密切關注岷江上游來水情況,加強監測和預警,強化上下游的信息聯動,統籌做好全灌區防汛工作。”都發中心防汛辦公室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為全力以赴抓好當前主汛期防汛減災各項工作,都發中心對灌區內重點水庫、水閘、堤防、渠道工程、穿渠涵洞、在建工程進行了風險隱患排查,并做好編織袋、鉛絲籠、砂石料、無人機、發電機等防汛應急物資儲備,組建了“1+8”支714人的抗洪應急搶險隊伍,成立了320人的防汛抗旱青年突擊隊,嚴陣以待應對主汛期可能出現的汛情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