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弦(圖片由成都市新都區委宣傳部提供)
十年,是一個時間的刻度,標注著發展的速度和溫度。
跨越極不平凡的十年,有千年營城歷史的新都,踔厲奮發,建功新時代,實現了一次次成長與騰飛。
成都市新都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聚力打造智能制造先行區、成北消費活力區、天府糧倉精品區,繪就人城境業和諧發展的大美畫卷。
站上新起點,新都翻開新篇章,邁向新征程。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承載著幸福美好生活的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正踔厲奮發向未來。
產業之興
“上天入地”重塑產業版圖
10月11日清晨,一列嶄新的“天府號”動車從成都南站出發駛向雅安站,標志著成都鐵路樞紐環線正式開通公交化運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投運的7組“天府號”動車全部是“新都造”。
走進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中車成都公司、中車電機、新譽集團、今創集團等60余家軌道交通產業標桿企業分布其中,向外界展示著新都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強勁實力。目前,新都區已形成年產600輛地鐵整車制造能力,成為領跑西部的軌道交通智造服務創新基地。
將目光轉向一條鐵路之隔的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園區標準化廠房三期項目正加緊建設,預計年底前實現全功能運行。這個新都區攜手成飛集團共同規劃建設的產業園區,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發動機和大部件研制基地。
2018年1月,成飛集團落戶新都以來,42個航空大部件核心配套項目先后聚集,成都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應運而生,組建國際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工藝研究院和智能裝備研究院,“1小時”全鏈條配套的航空產業生態圈加速構建。
十年來,新都區始終堅定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全力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高端制造產業集群,探索形成“鏈主聚鏈屬、主鏈拓輔鏈”的建圈強鏈模式,構建起“頭部引領、集群支撐、鏈式互補”的先進制造業產業生態。
建圈強鏈,除了打好“上天入地”牌,新都區還瞄準網絡通信、氫能源、新型顯示、工業軟件等新賽道產業,不斷增強產業生態集聚力、產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推動制造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網絡通信賽道——借鑒“成飛模式”,依托鏈主企業微網優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共建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網通產業園,打造中國網通產業第二極。
氫能源賽道——建設厚普氫能裝備產業園,圍繞氫能“制—儲—加—用”全產業鏈布局,打造國際領先的氫能裝備產業集群和氫能應用生態圈。
新都區深耕多年的醫藥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家居、食品飲料等傳統優勢產業則瞄準前沿科技,持續轉型升級。
如今的新都,各個產業賽道競相發力,多個鏈主企業加速成長,新的產業版圖一片又一片地崛起,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民生之利
“公園營城”重塑城市價值
這個國慶假期,鑲嵌在新都主城區的泥巴沱森林公園綠意盎然,游人如織,成為新都公園城市建設一張亮麗名片。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都區踐行公園城市理念,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思路,積極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以公園形態重構產業和生活空間,推進生態修復和生態價值轉化,推動生態、消費、人文、生活等場景滲透疊加,努力建設公園城市典范區。
如今,綠色已然成為新都的城市底色,“公園營城”效應彰顯:從277公里的高品質綠道,到城區40個小游園微綠地;從9個公園城市示范街區,到天府沸騰小鎮、毗河綠道·音樂文創公園等綠色消費新高地,一座“人城境業”高度統一的公園城市展現在市民面前。
十年來,城市更綠了,環境更美了,還有讓新都人感受深刻的一大變化:生活品質更高了。
2019年開業的七一國際廣場定位為“時尚之心、歡樂之都”,是新都規模大、業態豐富、品牌多的城市綜合體。2021年底開業的新都旭輝Cmall,定位為成北新潮趣新中心,打造成都首座音樂主題購物中心。備受新都人期待的Hyperlane超線公園即將亮相,無論是獨特的建筑風格,還是藝術化的綠化景觀,都給人全新的視覺沖擊,建成運營后將成為新都新的城市地標。
新都區通過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培育消費新場景,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品格和魅力,建設“樂活購物看新都、暢快旅游在新都、多元消費聚新都”的成北新消費活力區,為市民帶來更高品質的生活。
在廣袤鄉村,新都區以場景融合賦能鄉村價值重塑,著力以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盤活鄉村資源,撬動價值轉化,天府沸騰小鎮由傳統餐飲向購物、文創、體驗等多維業態延伸,花舞木蘭、興城足球等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不僅如此,新都區正在著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精品區,全力構建精華灌區糧油基地、川西林盤價值高地。
未來之路
從縣域經濟邁向都市經濟
10月8日,新都區召開奮戰四季度暨項目工作推進會,按下“拼經濟、抓發展”的加速鍵,奮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
奮進有底氣:2021年,新都GDP連過兩個百億階梯,從2020年的877.9億元,增長至1000.1億元,成為全省去年“千億俱樂部”中唯一新晉成員。
4.2∶31.3∶64.5——從三次產業在GDP中的結構占比來看,與2012年相比較,新都二、三產業占比都有較大提升。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新都區常住人口155.85萬人,在成都各區(市、縣)中排在第一。
三個關鍵數據,標刻出新都的發展速度,印證了新都的發展質量。
邁進“千億俱樂部”,如何持續增強“近悅遠來”的吸引力?如何更好地釋放人口紅利,賦能高質量發展?新都提出:推動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全面轉型。
轉型意味著城市能級的提升——新都區緊扣建設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這一總體定位,圍繞智造強區、成北消費、天府糧倉三大核心功能,構建塑造獨有的地域文化IP,推動城市經濟地理、功能布局加快優化。
轉型意味著民生福祉的增進——新都區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近年始終保持在65%以上,投資463億元推進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新增學位3.9萬余個,2家區屬醫院成功創建“三甲”,“一院四館”(大劇院、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化功能設施加快建設。“十四五”期間,新都區將投入33.3億元建設37個教育重點項目,總計新增39210個學位;“十四五”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項目目前已完工4個醫療機構改遷擴建項目,正在實施5個醫療機構建設項目,新啟動3個醫療機構項目。
轉型意味著城市治理的完善——新都區大力實施“香城細管”,創新實施小區治理“五步工作法”,探索黨組織領導下充滿生機活力的多元治理新機制,社區發展治理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邁進“千億俱樂部”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新都區將繼續勇擔歷史使命,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的步伐將更加堅實有力。新都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