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內外頻繁開啟對未來之城的討論。
巧合的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成都選做樣本。
2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借助對成都的觀察,捕捉未來之城的模樣。
4月,建筑界精英匯聚蓉城,借由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去想象和定義未來城市形態。
是怎樣的特質,讓媒體與專家都認為在成都能找到人與城市之間的理想形態?

三聯人文城市論壇暨“成都宣言”發布現場。圖據主辦方
三聯人文城市獎發布的《成都宣言》,指明了可能的思考方向——“人,才是城市的目的與尺度”。
以人為本 亮出城市底色
4月8日晚,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將壓軸獎項——“公共空間獎”頒給了成都西村大院,因為這座建筑項目“完美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成都本色。
西村大院
西村大院位于成都市區西部。建筑大師劉家琨以四川盆地空間為靈感,從本地生活方式和居民實際需求出發,創造性地將運動場、市集、文化休閑、餐飲、竹林景觀等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國際級文創產業集中發展園區,讓人們在此能各得其所。

西村大院成功豎起了城市的“市井立面”,為中國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打開了嶄新的想象維度,詮釋了三聯人文城市獎“人文、創新、公共、美學”并重的核心價值觀。
更重要的是,從設計到運用,西村大院折射出了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生活哲學:以人為本,享煙火人間。
開放包容 提供多樣選擇
隨著城市的更新迭代,如何延續傳統人文脈絡被反復提及。
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周榕看來,舊城更新并非是做減法,能容納多樣性、提供多種選擇才是未來方向。
成都遠洋太古里就是城市更新迭代的樣板。與千年古剎大慈寺比鄰、與周遭高樓廣廈相映成趣。傳統與現代、人文與自然在這里完美融合。

香港設計中心因此將“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大獎頒給了成都遠洋太古里。他們認為,該項目代表著城市發展的新形式,以不同的角度進行城市改造和建立公共空間,并對未來城市的模式持開放態度,探索更多的可能。

多樣選擇和煦兼容,因此產生的消費力也轉化為了城市的發展動力。如今,遠洋太古里憑借對時尚品牌的吸引力和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力,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潮流地標。
將成都選為“新時尚之都”的時尚產業媒體VogueBusiness in China指出,成都的時尚是年輕一代與傳統文化的共融,這將是未來時尚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美好生活 讓人文空間“野蠻生長”
公共空間為人們提供社會交往、文化交流,是判斷城市人文生活的標桿。
劉家琨說,十幾年的成都的玉林片區,就有值得其它城市借鑒的地方。“玉林是由多個組團間以外形成的街巷空間,而這恰恰是更有利于人們活動交往的公共場所,是休閑、交流、以及生活細節隨意發生的土壤。”
在玉林,有各具特色的咖啡館和來自全球的美食,小眾音樂文化的勝地“小酒館”里潮人云集。“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一首被廣為傳唱的《成都》,悄然鋪展出一張成都最具日常生活氣質的社區生活畫圖。
而在方所創始人毛繼鴻看來,方所在成都找到了“角色設定”:文化空間的運營者。
以書為載體,成都“方所”為人們提供無門檻的交往空間。4000平方米的書店,是涵蓋了文創、服飾、展覽、講座與咖啡的美學生活綜合體。

繼方所之后,各式各樣的書店在成都陸續出現,為人們提供不分晝夜的閱讀環境。目前,成都實體書店和閱讀空間超過3600家,居全國第一。

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孵化了人文生長的空間,2020年,成都文創園區面積達844萬平方米,文創街區194條、文創空間1897個。
公園城市 規劃基于自然的未來
本次三聯人文城市獎還將目光投注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探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這樣的探討,在提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成都早已開始。
2月8日,韓國《中央日報》在《中國成都用“公園城市”改變未來》一文中提到,不同于簡單在城市中營造綠地空間,成都的理念是打造一座“公園中的城市”。為實現這一目標,成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自然環境,并將“公園中的城市”這一理念植入新建城區的景觀和環境規劃中。
成都交子公園,建筑與公園、綠地完美融合。徐仁成攝
從居住、工作到休閑,公園正在串聯起成都市民的生活,而串聯起公園的,是正在持續延伸的城市綠道體系——天府綠道。2020年,天府綠道累計建成各級綠道4408公里,串聯生態區55個、公園239個、小游園323個,新增綠色開敞空間800萬平方米。
人居未來不能脫離自然,超大規模城市如何在發展與生態、擴張和高效之間取得平衡,成都也許為世界提供了一個范例。
因人而興 留住未來無限可能
三聯人文城市獎組委會主席、《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近年來到成都的次數越來越多,他認為“成都就是我們所能想象的最美好城市的一個樣板。”
位于成都市區內的錦城湖公園,將生態融于城市生活。
中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城鎮化進入下半場,“人的選擇”成為核心。
自2017年推出“人才新政”以來,成都已累計吸引超46萬青年人才落戶。目前,成都人才總量超550萬,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2021年2月18日,成都提出加快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努力創造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城市新樣本。十大工程涉及民生、發展、建設、治理等方方面面,力爭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全方面增進市民福祉,讓“向成都人一樣生活”成為時尚。
城市并不是自然發展而成的,而是體現了人的意志和努力。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目標,未來的城市必將被建設得更加美好。
而成都,已經拿起了“以人為本”的標尺,秉承著開放包容的態度,在歷史文化中傳承創新、在生態發展中平衡創造,丈量出未來之城應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