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成都“三城三都”三年建設成效及2021年工作計劃。
據介紹,2020年,成都全市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1805.9億元,較2017年增長127.8%,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2020年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實現旅游總收入3005.18億元、接待游客2.04億人次。
2020年,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較2017年增長43.4%。餐飲業銷售收入1124億元,位居全國前四,較2017年增長41.6%。音樂產業產值達501.71億元,較2017年增長53.5%。會展業總收入連續三年突破千億元,2020年實現1053億元,較2017年增長13.2%。
重大地標實現加速呈現。瞪羚谷數字文創產業社區、融創文旅城、高新體育中心、天府沸騰小鎮、成都城市音樂廳、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等重大地標設施建成并投用。天府藝術公園、成都自然博物館、熊貓古鎮·理想新城、中旅熊貓免稅度假區、東安湖體育公園等一批體現天府文化特質、蘊含城市精神的重大項目正加快建設。
城市品質實現優化升級。2020年,成都全市文創園區面積達844萬㎡,文創街區194條、文創鎮(村)55個、文創空間1897個。全市4A及以上景區達50家,國際品牌酒店75家,旅游民宿超過4300家,都江堰市、崇州市、錦江區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戰旗村、明月村等9個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市年均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4500余場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17㎡。改造提升小通巷、香香巷等“有顏值、有文化、有煙火味”的特色街區50條,全市餐飲商家超過10萬戶。新增會展場館20萬㎡,落戶全球知名會展企業6家,年營收過億元龍頭企業5家。
消費場景實現拓展創新。成都全市博物館數量達159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110家,非國有博物館數量及質量均居全國第一;實體書店和閱讀空間超過3600家,居全國第一。僅2020年,落戶成都的美食首店67家,全市咖啡店達4900家,居全國第四。舉辦各類音樂演藝活動4900余場次、重大展會活動2400余場次。
節會活動實現高端突破。成功申辦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22年射擊世界杯、2022年世乒賽、2023年足球亞洲杯、2024年羽毛球湯尤杯、2025年世運會等高端國際賽事,高質量舉辦世警會、國際鐵人三項世界杯等重大賽事,成都馬拉松獲評“世界田聯精英標牌”賽事。舉辦符合ICCA標準的國際會議33個、UFI認證展會項目13個,不斷提升成都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城市影響實現爭先進位。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全國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全球賽事影響力城市榜單排名由第89位躍居至第28位。“川菜做媒,促進美食產業雙向開放”舉措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最佳實踐案例”。國際會議目的地競爭力位列全球第38位,會展業競爭力連續四年穩居全國第4,連續兩年躋身亞太地區十大會展城市。
根據2021年工作計劃,成都將加快建設地標性文化項目,培育高能級產業生態,強化投資促進、空間打造和消費升級,推動“三城三都”建設出新品出精品,不斷提升“三城三都”人文化和顯示度,全力助推世界文化名城加快建設。
一是實施重大地標促建行動。加速推進天府藝術公園、天府文化中心、天府智媒體城等重大文化地標設施建設,在文創、博物館、書店、演藝等領域打造全國一流、有號召力的文化空間。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全力推進平樂古鎮·天臺山、安仁古鎮創建5A級景區,爭創5個國家級文旅品牌,利用天府綠道、龍泉山等優質資源打造山地戶外運動自主品牌賽事,推進音樂坊片區等重點音樂項目建設,高質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四年一度的美食之都復審,實施食品企業10億俱樂部加速器計劃,培育100家高品質、高成長性的本土餐飲企業。
二是實施產業生態厚培行動。高質量編制“三城三都”建設“十四五”規劃,堅持產業功能區錯位協同,加快強鏈補鏈、延鏈拓鏈、要素集聚。推動文創金融深度融合,實施數字文創騰飛計劃,力推數字文創產業在全國位勢能級提升。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設立體育產業基金,加大體育企業扶持,加快建設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實施音樂創意人才扶持、音樂人才工作室遴選等引才培育計劃,推進成都音樂文化產業基金高效運營。深入推進“會展+產業”一體化發展,實現以會興市、以會促產。
三是實施重大項目招引行動。積極引進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龍頭文旅企業和總部項目,簽約高質量重大文旅項目20個,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引入國際體育組織總部和全球首站乒乓球大滿貫賽事等國際高端賽事,新落地海內外美食品牌30個以上、優質音樂項目50個以上,力爭在蓉注冊的全球展覽業協會認證展會、符合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標準展會有新突破。
四是實施高端節會提升行動。推進成都大運會各項籌備工作,高質量舉辦世界青年羽毛球錦標賽、成都馬拉松、鐵人三項世錦賽等重大國際賽事,以及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創意設計周、國際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世界川菜大會、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等重大品牌活動,舉辦成都國際工業博覽會等重大展會活動超過950個。
五是實施消費場景升級行動。推出展現天府文化、極具成都印記的新場景、新業態、新產品,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世界級旅游休閑街區和鄉村古鎮,評選60家“新旅游·潮成都”主題旅游目的地和20家A級林盤景區,創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組織開展“愛成都·迎大運”全民健身活動4000場(次)以上。舉辦成都國際熊貓美食薈等40個美食節會,評選發布100家特色小店。進一步提升街頭藝術表演覆蓋面,舉辦各類音樂演藝1500余場次,打造特色“音樂+”消費場景。(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