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杰

  又到一年開學季,成都市民對“家門口”的學校,有了新的體驗。成都市通過新建、改(擴)建、改建附屬辦園點、回收回購等四種方式,計劃在今年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8萬個。

  9月1日, 415位學生走進成都市武侯區第二十四幼兒園。小黃人、喬治、布朗熊, 精致逼真的人形玩偶在園門處熱情迎接每一個小朋友,園長媽媽帶領教職工團隊以溫暖的笑臉、親切的問候讓初入新園的小朋友放下緊張和局促。

  很難想象,22天前,這里還是園所設施老舊的民辦園。為了擴大普惠園的覆蓋范圍,為家長和幼兒提供更好優質和普惠的教育資源,武侯區教育局牽頭對這所幼兒園進行了回收回購,并由優質公辦幼兒園依照教辦園的高標準嚴要求舉辦新園。舉辦園成都市第三十八幼兒園抽調了行政、保教、保健、后勤人員,提前結束暑假、迅速集結、充分規劃、高效落實。高強度高密度的三個星期開園準備,雖不能大刀闊斧徹底整改,但已最大限度使園區舊貌換新顏。

  封面新聞了解到,近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都市財政局聯合印發《成都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和管理辦法》,大力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讓更多幼兒能夠享受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到2020年底,計劃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將達80%,會有更多的普惠性學位供大家選擇。同時,在普惠性民辦園就讀的幼兒可享受財政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