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進一步“出圈”的輻射能量

  除了流入人口絕對數量的高低,我們還可以從人口來源地的構成來看城市的輻射力。

  比如,成都在這份報告里被劃分到了“局部輻射型”城市,這種城市的人口來源雖然廣,但是TOP2來源地的流入人口占比均超過了60%,說明來源人口集中在幾個特定的省份,其他地區雖也能躋身來源地TOP10,但供應十分有限。

  數據顯示,杭州的10大來源地中,有6個省份都在華東地區,3個省份來自華中地區,剩下一個華南地區的廣東省。報告中,杭州和重慶被劃分為“精準輻射型”,即人口來源省份覆蓋區劃數量雖然不占優勢,但是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的影響力頗高。9.jpg

  “長三角和珠三角現在可以集群式發展,是因為城市群內各個城市原本就有比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上海、深圳、廣州等核心城市發展能級高,有比較好的產業、資源和人才外溢條件。”她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成渝城市群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太一樣。在唐以欽看來,優先扶持核心城市發展,當核心城市發展達到一定能級,自然會產生更多協同需求,甚至可能會出現外溢。

  當然,對城市而言,下一步除了要保住在所處地區強勢的吸引力,又要爭取進一步“出圈”的輻射能量。比如,報告就指出,實力強勁的珠三角城市群,在爭得世界級稱號的目標前,其輻射力仍局限在區域范圍內,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還有限。對東南沿海城市、西南、中部地區來說,除了進一步加強各自區域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但它們也開始面臨如何扎實擴大區域影響力的問題。

  “未來的競爭仍然是全方位的PK。”唐以欽說,人口來源地覆蓋區劃更多的城市,將更有機會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強大的輻射力。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流入人口來源集中度沒有那么高,對各個地區都有同樣強勁的吸引力。

  紅星新聞記者葉燕 鄒悅

  圖據DT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