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選擇是雙向的。
一方面,城市不斷拋出橄欖枝——除了人才新政,在人才公寓方面。今年以來,成都人才公寓大動作不斷,7月14日,成都人才安居網新公示了兩個人才公寓項目,分別為樾江峰薈、億瀾峰薈;而就在前一天,溫江首個人才公寓——萬新峰薈也發布了租售公告,目前正在成都人才安居網上登記。
另一方面,城市特質是否契合了人才關注點也相當重要。職業分析師就表示,成都目前正加快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爭取將電子信息產業建成首個萬億元級產業。而新基建對以電子信息為支柱產業的成都是一個巨大機遇,也使得城市對人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人才更加需要專注技能提升和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增強。
“但必須注意的是,城市不能只停留在關注流入規模的階段,人口流入結構跟當地發展方向是否匹配、流入人口能否安居樂業成為常住人口、公共資源發展能否支撐人口快速增長等等,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這些區域人才吸引呈現整體吸引力
在榜單的前10位中,長三角有上海、蘇州、杭州,大灣區有東莞、廣州、深圳、惠州。從這份榜單里的數據中,成渝或許可以向長三角、粵港澳取經。
比如,粵港澳大灣區除了極核城市廣州,東莞、深圳、惠州、佛山等城市的流入人口中,42歲以下的比例相對更高,尤其吸引22~37歲的中堅力量。

其背后,顯示了該區域的人才吸引呈現了整體吸引力。根據智聯招聘此前發布的《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及人才流動報告》,從人才流動情況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在2019年三季度均處于人員凈流入狀態。最新的報告評價也顯示,“隨著大灣區引起全國的關注,奮斗之都的稱號或許不僅適用于深圳,而是整個大灣區的特寫”。
在長三角地區,蘇州不僅吸引了周邊江蘇、安徽和浙江的城市,與河南、廣東、山東的聯系也很密切。由于背靠上海,蘇州承接產業外溢的同時,也承擔著部分人才外溢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