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5月28日電 (郭瑩)今天上午,成都市城管委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成都《關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項機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務 助力“六保”任務落實落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經出臺。該《意見》針對前期政策實施過程中占道經營帶來的部分交通和食品安全隱患、市容及環境衛生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規劃。
據了解,3月15日,成都市制定并出臺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3月24日,成都又出臺《關于統籌城市管理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宣傳發動、服務指導、完善舉措和風險防控的具體要求,變執法為服務,變監管為指導,分片包干,層層推進。此次《意見》的出臺,是為有效解決前期政策實施過程中因占道經營引發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市容和環境衛生問題,在總結前期實施情況和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的。
根據《意見》,成都將建立八項機制。其中,建立攤點攤區設置引導機制。從規范臨時攤點攤區經營出發,科學評估設置點位的便民性、科學性和可行性,明確可以從事占道經營的街道、路段、時段以及對每條街道商販最大容量,實行一街一策、一點一策;建立商販攤主清潔衛生責任機制。有效解決經營活動引發的環境衛生問題,要求經營的商販攤主嚴格執行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經營活動結束后及時恢復攤區環境衛生,確保垃圾日產日清;從事食品銷售的,必須實行“一桌一垃圾桶”,采取有效的地面污染防治措施,確保地面無白色垃圾、餐廚垃圾。
另外,成都還將通過建立商販攤主榜樣示范機制,準確掌握商販信息、經營動態,記錄商販遵規守法情況,對規范守法、積極支持、主動配合開展宣傳和日常管理的商販,向其頒發“流動紅旗”,對多次違規、不主動和自覺遵守管理規定的,向其掛黃旗予以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提出,成都將建立群眾投訴現場快速處置機制,對商家攤主經營產生的各類擾民問題及時開展現場處置,積極化解商家和市民因經營產生的矛盾糾紛,營造和諧共贏的經營和生活環境。而對商販攤主出現一些違規問題或者投訴問題,城管部門將執行“三單”制工作法,規范監管工作程序:第一次予以指導幫助,發放“粉色”宣傳單;第二次予以教育提醒,發放“黃色”提醒單;三次予以容錯糾錯,可發放“白色”行政處罰告知單。
此外,成都還將建立商販攤區擇優拓展機制。在每個攤區推選一至兩名商販代表,及時收集和反饋攤區商販意見和建議,根據反饋意見,實施分類處理,進行規范引導,促進市民和商家和諧共存。同時,結合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在西博城、鳳凰山音樂公園、非遺博覽園、三圣花鄉等開辟自擺區,引導一批優質商家、商販到自擺區設置攤區,打造夜間經濟場景。
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成都全市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2234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748個,大型商場占道促銷點82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891個,增加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臨時投放點位6103個,增加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