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娛樂|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 >正文

    從三個村莊的蝶變“讀懂”鄉村振興的“大竹樣本”

    2024年12月27日 11:37 新浪四川城事 

      冬日暖陽傾灑,大竹縣鄉村煥發別樣魅力。這里以竹為魂,人們懷揣“竹”夢未來的憧憬奮進向前。“鄉村運營改革試驗田”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本、農民變股東,讓田野變身致富“聚寶盆”;蓬勃興起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動村民就業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豐富多彩的鄉風文明建設活動,滋養著百姓的精神家園——大竹鄉村處處涌動著生機與活力,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見證著這片土地邁向振興的堅實步伐。

    方斗村組織村民開展活動方斗村組織村民開展活動

      來到烏木鎮廣子村、月華鎮蔡家庵村以及文星鎮方斗村,探尋這片土地上的鄉村振興密碼。

      鄉村運營探新路

      烏木鎮廣子村邁向“三美”新未來

      烏木鎮廣子村的一天從一杯咖啡開始。

      12月17日清晨,當冬季的霧氣還籠罩著村莊,00后咖啡師呂倩已在竹韻咖啡店內忙碌起來。這家位于廣子村鄉村運營中心西側的咖啡店,是今年廣子村業態運營打造的首批項目之一。呂倩通過大竹之窗招聘平臺應聘上崗,她說道:“這里離家不遠、風景美,我又有咖啡制作經驗,就過來了。咖啡店剛開業不到2周,周末訂單較多,上周末每天約30單,50多杯咖啡。”她對目前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十分滿意,也希望家鄉能涌現更多這樣的崗位,讓朋友們都能在家門口就業。

      呂倩的愿望與當地黨委政府的鄉村振興目標不謀而合。

      大竹縣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從鄉村運營改革切入,致力于建設“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三美”未來鄉村。大竹縣第十四屆黨代會第四次會議作出鄉村運營要開篇示范的戰略部署,烏木鎮先行先試,開展運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將廣子村、烏木村、堡子村部分區域納入鄉村運營改革試驗田,成立了大竹縣烏木鄉村運營改革實驗田委員會和四川廣竹鄉村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領導和推進運營工作。

      烏木鎮位于縣城以東7公里,東鄰周家鎮,南接團壩鎮、川主鄉,西接竹陽街道辦,北連東柳鄉、朝陽鄉及烏木水庫,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全鎮轄區面積44.96平方公里,轄5個村、1個街道社區,戶籍人口2.02萬人。其中,廣子村更是榮譽加身,先后榮獲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四川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達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等稱號。

      “目前,全鎮已建成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6000余畝,發展標準化優質水稻基地5500畝,發展小龍蝦良種繁育基地1000余畝,還有有機藍莓、桑葚、柑橘等特色種植產業及養殖產業。”據烏木鎮黨委書記楚昌洪介紹,今年,烏木鎮圍繞宜居宜業和美目標,秉承廣子村“廣交天下朋友、創新綠色發展、實現共同富裕、造福子孫后代”的理念,打造“輕旅游·微度假”和美新鄉村,走出一條以鄉村產業融合基層治理,引領鄉風文明的廣子之路,并計劃年底前實現烏木廣子村“輕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開門迎客。

      為構建專業運營團隊,烏木鎮引進浙江天演鄉韻鄉村運營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達州天演鄉韻文旅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并與四川百島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采用“龍頭企業+村集體+村民”聯合發展模式,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我是今年7月從杭州過來的,因為要實現建設運營一體化,我就開始著手培養本地團隊,目前我們團隊有2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地人。”達州天演鄉韻文旅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建忠表示,“部分基礎設施由老舊房屋改造而成,如鄉村往事項目,以前是當地村民堆放雜物的閑置房屋,我們希望將場地建設與村莊本土故事結合,打造一批有價值的文化產品,讓游客在游玩中回味往昔。”

      秉持運營思維整體規劃,烏木鄉村運營改革試驗田劃分為“一心兩環七區”。“一心”為鄉村運營中心;“兩環”是生態景觀環和業態產業環;“七區”涵蓋蝦蟹產業區、茶飲區、餐飲區、民宿區、鄉村往事、垂釣休閑區、體育休閑區。

      堅持“產業為基、文化為魂、田園為景、體驗為本、政策為要”的原則,烏木鎮依托優越的山水生態、扎實的農業產業和良好的區位條件,充分發揮“稻麻茶竹椿蝦”六張名片的品牌效應,以“苧文”“蝦味”“竹韻”“茶香”“稻食”“椿養”為特色、以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天府旅游名村為目標,以“一二三產融合、業態活化創新”為策略,高品質打造鄉韻產品體系,致力于將廣子村打造成為川東時尚鄉韻生活體驗地、達州農文旅體融合典范地、大竹鄉村旅游休閑目的地。

      “目前,廣子村鄉村運營改革試驗田各區域建設已臨尾聲,多數項目已開啟試運營,個別處于掃尾階段。每到周末,村莊內熱鬧非凡,不少周邊縣城的人驅車前來打卡、拍照,人數已經超過了3000人。”廣子村日漸火爆的人氣,讓楚昌洪對探索鄉村運營之路滿懷信心,“通過提升業態多樣性和趣味性,持續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優化旅游服務體驗,我們要讓廣子村真正成為讓市民和游客都向往的‘鄉村度假目的地’,實現了農業、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奏響鄉村振興的華麗樂章。”

      將鄉村運營改革作為關鍵突破口,大竹縣烏木鎮正在不斷挖掘鄉村潛力,創新運營模式,拓展產業鏈條,讓鄉村發展的紅利惠及更多民眾,讓產業興旺的成果澤被全體村民,讓生態宜居的環境成為鄉村最亮麗的底色,讓鄉風文明的風尚浸潤每一個角落,讓治理有效的機制保障鄉村長治久安,讓生活富裕的夢想照進現實,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緩緩展開。

    烏木鎮廣子村(陳丁攝)烏木鎮廣子村(陳丁攝)

      產業發展提動力

      月華鎮蔡家庵村增收渠道“多點開花”

      “大家要戴好安全帽,注意施工安全,有什么需要幫助的隨時招呼。”12月17日,下午1點多,大竹縣月華鎮蔡家庵村8組村民、項目管理人員龐啟凡剛吃過飯,便立刻趕到工地現場,召集工人繼續開展村集體經濟融合產業園項目建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一會兒,挖掘機等施工設備就啟動好,開始進行作業。

      “這是我們村正在打造的農旅文融合產業園項目,工地就在離8組不遠的地方,有不少村民都在項目上工作。”說起這項他親身參與的項目,龐啟凡十分感慨,“我是4級殘疾,出去找工作比較困難,現在政策好,村上成立了勞務公司,讓我在里面當管理人員。淡季時,我就專心跟著村集體種植糯稻,公司忙的時候就幫忙管理,一年下來,能增加3萬多元的純收入。”

      龐啟凡提到的勞務公司,是大竹縣月華鎮黨委、政府在蔡家庵村成立的大竹縣佳贏祥勞務有限公司,由蔡家庵村集體入股,投資注冊成立,業務涵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筑工程、土石工程、物業保潔、勞務派遣等方面。

      “蔡家庵村面積約7.4平方公里,共約4400余人,常住人口1900余人,由以前的3個村合并而成。幾年前,由于集體經濟薄弱,公共資金缺乏,加上村民們又來自以前不同的村,集體觀念逐漸淡化,村上難以有效地組織帶領村民發展經濟,如何發展壯大農業產業一直是困擾大家的難題。”蔡家庵村黨委書記蔣祥銀曾在外地企業做過管理人員,對勞務公司的成立和發展提出過不少參考意見。他說道,“成立勞務公司,不僅是為的是激發村內留守的零散勞動力,更是增強村里的凝聚力,幫助鄉親們增收,也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

      “我認為,對勞務公司的定位,就是為企業和村上的求職者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所以,勞務公司在選擇務工渠道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村民的意愿和技能特長,也要保證公司的用工質量。”蔣祥銀說,為此,勞務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步,就是安排工作人員與村民充分交流,在充分挖掘村上人才的同時,建好人力資源臺賬,以求合理匹配勞務人員與企業用工需求。

      據了解,勞務公司將用工需求與村民實際相結合,為村民開展集中免費培訓,提升村民務工技能。不僅如此,通過用人單位評價反饋和年底綜合考評相結合,勞務公司還對評價優秀、勤懇務實的勞務人員給予一次性獎勵,調動務工人員積極性。此外,月華鎮還積極推進村“兩委”與勞務公司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選派政治素質高、業務水平優的村“兩委”班子擔任公司法人,負責日常運營事務。依法依規規范組織架構,完善公司章程、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公司員工薪酬與激勵制度,實現公司良性發展。

      目前,勞務公司登記在冊勞務人員有400余人,涉及脫貧戶46人。已與5家建筑公司、2家物業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累計組織勞務用工850人次、帶動426名務工人員就業,人均增收1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創收26.4萬余元,實現村集體、公司、農戶三贏局面。

      農民要致富,關鍵靠帶動。除了通過勞務公司實現村集體和群眾的“雙增收”外,蔡家庵村還通過村集體流轉的300余畝田地進行農業產業示范帶動,引導村民發展產業,增加村集體收入。

      “之前,我們依托‘龍頭企業’四川東柳醪糟有限責任公司、省級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等輻射帶動優勢,主要栽種糯稻。”蔡家庵村委會副主任陳章芬說道,依靠村上帶頭“嘗鮮”的模式,這些年,村集體帶領村民發展起糯稻、香椿等各類種植產業,開展訂單式農業,村民們能增收,村里的閑置土地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優質特色農業正在一步步壯大。

      依托當地有“龍頭企業”四川東柳醪糟有限公司、省級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的區位優勢,蔡家庵村還通過入股投資企業的形式,為村集體經濟增收。“今年,綜合入股分紅、糯稻產業、勞務公司等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能到100萬元以上。今年的糯稻收完后,我們還轉變發展思路,開展稻蝦養殖新項目,圍繞稻蝦養殖建設農旅文產業園,預計明年4月完成建設。希望能在發展起稻蝦養殖產業的同時,以點帶面,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蔣祥銀說道。

    月華鎮糯稻產業(王巍 攝)月華鎮糯稻產業(王巍 攝)

      鄉風文明煥新顏

      文星鎮方斗村“擦亮”鄉村幸福生活底色

      “這里有魚!”“快,快,別讓它跑了!”……一群男女老少身上套著紅、橙、藍、綠等顏色的T恤,正在豐收后的稻田里追來跑去,不時伸出雙手在渾濁的水田里摸索,田埂上更是擠滿了看好戲的村民們,大家不時發出一聲聲驚嘆或者惋惜,呈現出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這是大竹縣文星鎮方斗村村民運動會稻田摸魚項目的比賽場景。

      “明年就該是我們村第五屆運動會了,除了固定的拔河比賽,運動會的項目每年都由村民提出,大家一起評選,讓更多人都愿意參與進來。”方斗村黨委書記朱海軍說道,“運動會能夠調動村民積極性、產生集體榮譽感。不僅如此,平時,村里哪兩個組要是有什么小矛盾之類的,村黨委就會讓他們以村組為單位,在拔河比賽上一較高下,一場比賽下來,大家精神抖擻、神采奕奕,關系也更加融洽了。”

      舉辦村民運動會,是方斗村營造健康向上的村風村貌,增強凝聚力、向心力的舉措之一。

      有“武藝”還有“文藝”。每年高考結束后,村里還會給村里考上大學的孩子發放助學獎金;傳統節日來臨,方斗村都會在村辦公室前的小廣場上辦一場“壩壩宴”,邀請全村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來吃席;很多放假的大學生在節日期間參加村里的志愿服務;村民們還會自愿報名參加文藝演出,讓村里充滿“人情味”“藝術范”。“壩壩宴的花費基本不會花村集體一分錢,食材桌椅全部來自愛心企業的捐贈,人工則是村里志愿者幫忙,不收錢。”朱海軍自豪地說道,“尊老愛幼在方斗村是看得見的。”

      張富瑞是方斗村1組的村民,當志愿者已經有5年的時間,她農閑的時候就很喜歡帶著外孫去參加村里的志愿服務活動,包括給孤寡老人送水餃、剪指甲、打掃衛生,或帶上一些留守兒童做游戲。“當志愿者,既能照顧孫子,大家在一起相處融洽,也熱鬧,比在家強多了。”張富瑞說道,“村干部們都是以身作則,帶頭做事,所以我們參加志愿服務的時候也有動力。”

      村民熱情參與村集體事務,離不開村干部的帶動。多年來,方斗村開展“最美媳婦”“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衛生評分”等評選活動,全村干部總是作為表率,帶頭走在前面。為了村民們辦事方便,方斗村的村干部會輪流在村辦公室里值班,全年365天保證一天不落。“每年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我都會在辦公室里值班。”朱海軍說道,“我家離村辦公室不遠,中午吃了飯就能回來。”

      這些年,在方斗村黨委的帶動下,像張富瑞這樣支持村子活動,關心村里事務的人,在方斗村越來越多。2023年,方斗村借助“川善治”這一鄉村治理平臺,將方斗村的大事小事全都搬到了線上。村民們只要打開手機里的微信小程序,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平臺書記會客廳、村民說事、黨群服務等模塊,接受通知、反映訴求、建言獻策等。因為群眾參與度高,方斗村在“川善治”平臺被評為五星村莊,還獲得平臺頒發的“一呼百應”獎。

      真心實意為民服務,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助力群眾增收,是方斗村干部能獲得村民們認可的另一大原因。今年,方斗村村集體靠榨菜、玉米、大豆等收入50多萬元,僅支付給村民們的勞務費就有約30萬元。村里還增購了一輛旋耕機,一臺農用無人機,除了供本村免費使用外,還能租借給外村。“我不忙的時候會到村里來打些零工,一年也能賺幾千塊錢。”方斗村8組的脫貧戶李世華說道,為了方便照顧身患腦梗的丈夫,59歲的她十年前回家務農,去年,村里還給她頒發了一個“最美家庭”的獎牌。

      村莊環境整潔優美、鄰里關系和諧融洽、村民素質顯著提高,文明鄉風宛如一陣陣春風,讓一朵朵鮮艷奪目的文明之花在方斗村競相綻放,釋放出無窮活力,充溢著無限生機。

      “這是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后‘兒童之家’也會在這里,農忙的時候村民們可以把小孩子送到這,讓大學生志愿者幫忙照看。”站村辦公室門口,朱海軍指著對面一排剛翻新的平房說道,“不僅如此,方斗村還計劃明年打造一個老年食堂,目的是讓村里面的老人每天中午能在食堂免費吃一頓飯。”(供稿/供圖 曹芮銘 蘭楯 程一凡 陳陣鋒)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