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蹄疾步穩,邁出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新步伐
同時入圍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名單,糧食總產達19.1萬噸、農民收入連續8年保持全市第一……,成績令人振奮、征程催人奮發。春為歲首,今年以來,通川早謀劃、早部署,一場相聚春天里的會議擂響了扛旗出征、加快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的鏗鏘戰鼓。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通川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扛實“強農興農”堅定使命,篤定方向、奮勇前行,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蹄疾步穩,邁出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新步伐。
打造優質良田,夯實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春光正好萬物發,在碑廟鎮鑼鼓村的高標準農田里,長勢喜人的小麥與錯落有致的梯田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美圖。2022年,通川區將鑼鼓村的1500畝耕地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進一步完善渠塘、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為這片農田賦予了新的生機。

“高標準農田打造好后,我流轉了100畝土地種植小麥,現在農田土壤肥力、抗旱抗澇能力大大提高,耕作灌溉起來也方便,預計今年小麥產量每畝能達到 800斤,我對今年糧食增收很有信心。”達州香里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毅說道。

糧食安全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這些年,通川區積極響應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緊盯擴面、穩糧、增產目標,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科學制定“農田提質”十年計劃,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不斷提升農田灌排能力、農機作業能力、耕地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切實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目前,全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3萬畝,今年,將新建成高標準農田2萬畝。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的高標準農田成為促進糧食增收的“壓艙石”。
滿目蒼翠展新綠,喜看原野五谷香。高標準農田建設筑牢了糧食安全根基,而如何讓種糧主體愿意種、種得好、有效益,通川區深入落實糧食生產獎補激勵政策,加大“五良融合”推廣應用,確保全域科學種糧、種生態優質糧。去年,全區糧食總產達19.1萬噸,發放2022年度第一次撂荒地補助資金337.6萬元,通川以非常之力、務實之策守牢群眾“糧袋子”。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區情制定切實可行的糧食生產激勵措施,不斷激發廣大種植主體的種植熱情,讓農民在種糧中得到實惠,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貢獻更多的‘通川糧’。”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超表示。
現代農業園區助力“農業強區”進入快車道
醇香的藍莓酒、酸酸甜甜的藍莓果干還有藍莓面膜……,這里能滿足你對藍莓的所有幻想。走進通川區藍莓省級現代農業園區,5500畝酵素藍莓吐露綠意,白色小花玲瓏剔透。該企業以高新現代農業科技為支撐,致力于打造藍莓種植酵素農法全產業鏈,在發展有機藍莓鮮果的同時,開發打造藍莓酵素、藍莓果干、藍莓面膜及藍莓酒等十多個系列精深產品,年產藍莓鮮果達160萬斤,實現產值約800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村農戶3540戶,全年實現戶均增收10070元。

“目前我們藍莓系列產品熱銷成都、重慶、上海、廣州等地,下一步將規劃建設藍莓深加工區,加大藍莓產業延鏈、補鏈,衍生更多的藍莓精深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藍莓產品效益的最大化。”四川中藍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介紹道。

現代農業園區一頭連著農業,一頭連著工業服務業,是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的重要支撐。這些年,通川區切實樹立“大園區”觀念,立足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建設一批規劃布局優、產業鏈條全、品牌價值高、業態融合好的現代農業園區,形成羅江—鳳北脆李產業帶、磐石—蒲家“兩莓”產業帶、北山—金石高山糧油產業帶等集中連片產業發展帶;通過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做強做優特色產業文章,最大限度提升通川農產品品牌價值和效益,增強農業產業發展韌性,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目前,已建成省三星級園區1個、市級園區6個、區級園區27個,共有農產品規上加工企業40余家,切實推動通川農業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實現‘川漢子’肉制品精深加工項目早日投產見效,確保今年全區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90億元,力爭2025年突破150億元;培育和創建省級園區1個、市級3個,力爭到2025年,梯次建成國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園區50個以上,切實發揮農業園區在現代農業中的引擎作用。”談及未來,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超表示。
加快建設幸福宜居美麗鄉村,繪就鄉村振興“富春山居圖”
走進北山鎮鐵佛村魯家塝,錯落有致的川東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平整寬闊的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利用磚、瓦、罐、木等材料打造的微景觀獨具韻味,一步一景、如行畫中,一幅悠然的魅力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以前走路一腳泥,現在環境也打造好了,通過‘美麗庭院’建設,還把以前老院子重新進行了修繕,增加了新的景觀,來耍的游客也多了,我們以后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北山鎮鐵佛村村民王重奎說道。

這些年,通川區把建設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幸福美麗鄉村作為“三農”工作的主抓手,按照“生態宜居‘一幅畫’”的理念,優化鄉村布局,加大農村道路、安全飲水、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深入實施“三大革命”,創新推動“小微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著力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與此同時,通過深化鄉村治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持續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讓美麗鄉村內外兼修,有“顏”更有“味”。
截至目前,全區已實現鄉鄉通柏油路,村組硬化道路全覆蓋,“1311”交通圈基本構建,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高效運行,農村生活污水有效處理的村占比達70%以上,完成農村戶廁改造2.9萬戶,建設美麗庭院、美麗鄉村120余個。玉帶繞山間、碧水環庭院、田間產業興、鄉村美如畫、清風拂面來的寫意畫卷在通川徐徐展開。

“到今年底,將實現農村衛生廁所改造達標率100%,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80%以上,我們將按照‘兩高三通五美’的總要求,大力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實現鄉鄉有示范村,村村有示范點,確保農村全域美、生活美。”區農業農村局宜居鄉村建設協調股股長李軍介紹道。
持續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打響城郊農旅靚麗名片
“僅2023年春節7天時間,全區累計接待游客約4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1億元。”這樣的成績來源于通川區以打造“城郊旅游目的地”為引領,堅定推進農旅融合,不斷打造經濟新的增長點。

這幾天,位于磐石鎮新店村舒適莊園的200畝牛奶草莓正值采摘期,該采摘園采取“水旱輪作”的種植模式種植牛奶草莓等特色水果,為游客提供采摘體驗、休閑娛樂等服務,常年吸納周邊120余人在此務工,并輻射帶動周邊種植大戶和農戶種植草莓,草莓產業已成為當地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
“我們的牛奶草莓備受游客青睞,高峰期一天可接待游客約2千人,一年可實現產值500萬元。”舒適莊園負責人蘇乾證說道。

這些年,通川區不斷放大資源稟賦、主城區位優勢,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持續帶動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有力推動城郊旅游目的地提質效、增魅力。通過創新發展方式,豐富農事體驗、采摘游樂、研學拓訓、康養休閑等功能業態,著力打造立足全市、面向川渝的田園綜合體、網紅打卡地,持續推進“游娛購、食住行”全鏈條服務,進一步構建全景、全域、全季農旅融合新格局,打響“城郊旅游目的地”靚麗名片,為助力農業高質高效提供強有力支撐。
催征號角已吹響,奔赴未來步伐堅。在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書寫“三農”新答卷的這場大考中,通川將扛責擔責,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扎實的作為、更加奮發的勁頭,聚焦鄉村振興主戰場,強保障、優作風,全力以赴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實際成效推動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奏響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大美樂章。(來源:通川區委宣傳部 文/融媒體中心 周麗清)
猜你喜歡
- 2023達州市第二屆春季商品交易會即將盛大啟幕
- 評論() | 分享03月27號 13:46
- 四川達州首家企業使用數字人民幣成功繳納稅金
- 評論() | 分享03月27號 13:44
- 這場門球“較量”異常精彩! “宣漢杯”2022-2023中國門球冠軍賽
- 評論() | 分享03月27號 13:41
- 渠縣慈善助力鄉村振興 促進共同富裕募捐倡議
- 評論() | 分享03月27號 13:28
- 達州市應急管理局開展“強安2023”煤礦監管執法專項行動
- 評論() | 分享03月27號 12:20
- 開江縣召開“強安2023”監管執法專項行動啟動會
- 評論() | 分享03月26號 11:41
- 從“農旅文融合”到“產學研一體 ” “喊山開茶”第七年,大竹白
- 評論() | 分享03月26號 11:40
- 開江縣市場監管局提高村衛生室藥品質量管理水平
- 評論() | 分享03月24號 16:45
- 開江縣市場監管局召開全縣口腔診所行業從業人員行政指導會
- 評論() | 分享03月24號 16:44
- “十指”協同 聚焦發力——全面提升工貿行業安全水平
- 評論() | 分享03月24號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