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象新 ——宣漢縣獲評“全省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縣”
新年伊始,宣漢縣獲評“四川省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縣”,喜訊席卷巴渠大地,宣漢兒女歡欣鼓舞……這項榮譽的取得既代表了四川省對宣漢鄉村振興工作的認可,也體現出宣漢的鄉村發展水平正逐步實現追趕跨越,切實做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宣漢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積極探索統籌一體推動、筑牢產業支撐、突出生態宜居、堅持共同富裕等新舉措,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新村畫卷徐徐展開……

統籌一體推動
讓工作落地“有勢頭”
“我縣按照‘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方法點子多、基層經驗足、綜合能力強’的標準,現已選派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干部692名。”宣漢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玉平介紹,該縣堅持把選優配強駐村工作隊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統一保障幫扶村駐村工作經費、駐村幫扶干部生活補助及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每年組織一次健康體檢,還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條件,讓幫扶力量安心駐村。
這些年來,該縣強化責任落實,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成立以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選派230名第一書記、1.7萬余名干部幫扶脫貧戶5.69萬戶、監測戶2659戶,配備鄉鎮“一辦一站一中心”專職人員707人,回引“五類人才”1467名;強化規劃引領,系統編制全縣鄉村振興總體規劃,科學劃分8個鎮級片區,持續放大巴山大峽谷沿線、“東鄉-廟安-天生”“君塘-大成”鄉村振興示范區帶動效應,規劃打造月亮坪鄉村振興示范區,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振興先進鄉鎮3個和示范村14個、省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強化資金保障,剛性落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用于鄉村振興“投入、占比雙高于”要求,投入各級鄉村振興資金22億元,全力保障鄉村振興工作落實。
“我縣聚焦‘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目標,以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關鍵,加快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全力做好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文章,激發鄉村經濟發展新活力,統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毙麧h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海達胸有成竹地說。

筑牢產業支撐
讓農業發展“有奔頭”
走進宣漢縣君塘鎮君壩村,只見一個小小村莊竟有花仙谷、陌上森林酒店、老君洞風景區3家企業,助推鄉村振興,既鼓起了村民腰包,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譚婉秋介紹,宣漢依托自然優勢和產業優勢,實施“一村一項目”鄉村振興行動,堅持“培育一個優質項目、壯大一村集體經濟、培養一批新型農民”原則,大力推進大成鎮馬灘村的蜀宣花牛、普光鎮大田村的藍莓谷、峰城鎮仁義村的車厘子、樊噲鎮柑子村的泰椒、東鄉街道牛背村的金絲皇菊等種養殖類,以及巴山大峽谷、月亮坪森林康氧度假區、洋烈水鄉等旅游類等項目實施,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特色產業的發展,不但讓企業獲得發展新機遇,還讓家鄉人民搭上共同致富的快車。”投資打造占地500余畝的“陌上森林”酒店的業主符映宏,看到家鄉的變化,道出在家鄉投資創業的緣由和心得體會,“只有做出特色,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這些年來,該縣狠抓糧食安全,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定“一圖一冊”細化分解工作任務,整治撂荒地3.42萬畝,牢牢守住全縣129.4萬畝耕地紅線。擴種大豆11.6萬畝,全年糧食播面150.9萬畝、總產量59.1萬噸;壯大特色產業,按照“高山藥茶、半山水果、低山種養、全域農旅”產業布局,連片發展“牛果藥茶菌”特色產業,建成100頭以上肉牛標準化養殖場32個,種植中藥材26萬畝;提升農業效益,探索推行“全程托管、環節托管”土地管理模式,持續深化農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成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7個。

突出生態宜居
讓美麗鄉村“有看頭”
“現在,我們村不僅‘臟亂差’現象不見了,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房子,道路通了,環境好了,我們生活得很開心?!毙麧h縣君塘鎮灣橋村村民王顯柱站在自家院子前喜笑顏開。
據灣橋村黨支部書記符純祥介紹,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該村把鄉村建設作為提高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廁所革命,實行就地資源轉化利用,農業展現新姿態、農村展現新面貌、農民展現新風采。
如今,宣漢縣廣大鄉村正悄然發生著可喜變化:村莊變景區、田園變公園、風景變“錢景”……
這些年來,該縣優化人居環境,大力推進“三大革命”和鄉村建設行動,2022年新改建農村無害化戶廁8650戶,建成“美麗宣漢·宜居鄉村”100個,白馬鎮入選全省“十大魅力鄉鎮”,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完善基礎設施,深入實施“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持續改造干線路、硬化村組路、打通“斷頭路”,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6500公里。著力提高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建成高標準農田8.42萬畝,扎實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842處,有效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提升治理能力,創新開展“每季度縣領導到聯系鄉鎮召開1次村民大會、每月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召開1次村民大會、每周駐村干部召開1次院壩會”的聯系服務群眾“三個一”工作機制,縱深推進“忠勇信義·德駐我家”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探索“片區通辦、延伸拓辦、中心代辦”政務服務,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高。

堅持共同富裕
讓農民生活“有盼頭”
“昔日‘荒山坡’,今朝‘聚寶盆’,這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結出的碩果,我是其中的受益人?!闭驹诙ê!ば麧h南坪鎮花園村高山車厘子產業園里,村民李吉陽難掩內心的喜悅。他算了一筆賬:“去年,我家流轉土地5畝,收入1500元;夫妻倆在園區務工,收入1.2萬余元;我家入股土地5畝,分紅收入580元,一年共收入14080元!”
李吉陽只是花園村受益群眾之一。該村支部書記陳良波說,該村有241戶869人,其中有土地入股人員64人,他們與村民李吉陽一樣共享東西部協作助推鄉村振興結出的碩果,真正實現土地入股當“社員”、園區務工當“職員”、售賣產品當“店員”,叩開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門”。
這樣的變化,在離宣漢縣南坪鎮花園村60公里外的宣漢縣樊噲鎮金花村同樣上演。
“我村與巴山大峽谷景區毗鄰,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高山富硒富鋅茶,力爭打造成為巴山大峽谷景區‘后花園’,加快鄉村旅游步伐,讓老百姓吃上‘旅游飯’!”該村村支部書記扈學華介紹,他帶領全體村民,積極探索產業振興之路,利用“一村一項目”發展高山富硒富鋅茶300畝,帶領群眾走向共同富裕。
這些年來,該縣守牢防返貧底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創新設立500萬元防返貧基金,逐戶落實幫扶措施,全縣無一人返貧,連續3年取得脫貧攻堅后評估“好”的等次;拓寬增收渠道,創新探索產業、務工、政策、財產“四大增收”模式,設置公益性崗位1萬余個,實行脫貧戶首次自主創業1萬元補貼模式,“定海-宣漢勞務協作海員培訓班經驗”在全國推廣,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921元;壯大集體經濟,積極探索盤活集體資產、土地承包流轉、入股實體經濟等模式,扎實推進“一村一項目·黨建引振興”行動,全縣落地實施項目346個,預計今年34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2600萬元,超過20萬元的村達23個、占6.7%。(來源:宣漢縣委宣傳部 張平 漆楚良 姚盛)
猜你喜歡
- 探索醫養“新模式” 搭建服務“便民橋” ——宣漢縣爭創全國醫養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6:34
- 全力做好“兩會”網絡及服務保障工作 中國移動四川達州分公司在行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6:20
- 農行四川達州分行“三抓、四補”助社會征信合規發展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6:18
- 奮戰“開門紅” 通川區掀起春耕備耕熱潮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42
- 奧運冠軍助陣!乒乓球賽,達州開打!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38
- 藏在萬源深山中的石窟,訴說著荔枝古道的傳奇故事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36
- 守護“巴國神鳥”展翅,萬家團圓里看春運美“警”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32
- 達州市應急管理局組織召開2022年中央和省級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管理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27
- 定了|2月13日四川達州正式進入“兩會時間”
- 評論() | 分享02月10號 15:30
- 開江縣市場監管局召開電梯維保單位安全工作會
- 評論() | 分享02月10號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