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渠縣:工業經濟奏響高質量發展奮進之歌
從弱變強,從輕紡服飾被確立為渠縣首位產業至今,企業由原有的4家增長到40余家,產值從全年的19億元到9個月突破31億元。
從無到有,潛心發展,渠心科技集團首登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實現了達州本土民營企業500強“零的突破”。
從“制”到“智”,從依靠人口紅利到引進各類智能化設備、技術,修建標準化廠房,產業實現革新換代。
這是渠縣認真貫徹市委“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決策部署,堅定實施“工業興縣、制造業強縣”戰略,奮力拼搏實戰的縮影。
今年以來,渠縣以“思想、產業、效率、能力”四大革命為牽引,圍繞輕紡服飾、農產品精深加工、數字經濟“一首兩重”主導產業建圈強鏈,做大產業能級、做強平臺能級、做優要素能級,朝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大步邁進。1至9月,規上工業總產值294.9億元、增長8.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4.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0%;簽約項目40個、開工項目39個、竣工22個,致景紡織、阿里巴巴犀牛智造等一批“獨角獸”企業、“燈塔工廠”落戶渠縣。

聚焦首位產業集群拓鏈
締造中國西部輕紡服飾時尚之都
轟鳴聲中,紗機上下飛轉,四川航彩紡織有限公司內,數條運用了國際先進的智能化與數字化生產線全力運行。一年內,3萬紗錠、6000噸各類紗線在這里產出。設計、評估、試產,渠縣夢羽飛騰服飾有限公司自有品牌又多一件全新的冬季服裝款式;四川恒輝制衣服裝公司忙著打包服裝,通過中歐班列,實現快速出口;富華集團服裝有限公司的主播穿上成衣,在手機屏幕前細致講解面料構成……走進渠縣西部國際服飾產業城,處處是抓時間、搶進度的繁忙景象。目前,這里已聚集了致景科技、嘉源安踏等40余家品牌企業。
審視自身實際,渠縣搶抓沿海地區和成渝兩地服裝產業梯次轉移契機,于2020年把輕紡服飾產業確定為首位產業,全力延鏈、補鏈、強鏈。在當年的渠縣輕紡服飾產業廣東峰會暨中國西部時尚之都招商推介會上,簽約14個項目,投資總額152.2億元。這一年,全縣服飾企業由原有的4家增長到20余家。
2021年至今,更大力度的招商引資全方位推進。依托致景科技、四川航彩等重點企業,服裝面輔料生產、成衣制造、時裝設計、包裝運輸等配套產業加快集聚,“紡紗織布—水洗印染—創意設計—成衣—專業市場”全產業鏈條加快形成,行業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在渠縣寶城鎮、三匯鎮、土溪鎮等地,與渠縣經開區開足馬力運行的各類大型機械不同,鄉村服裝車間里小巧的縫紉機快速翻動,同樣高品質的成衣被制作出來。如今,40多個鄉村服裝車間在渠縣遍地開花。
為充分發揮重點企業帶動作用,渠縣深入實施“小微企業‘育苗壯干’、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專精特新’”梯度培育計劃。兩年間,輕紡服飾產值從全年的19億元到9個月突破31億元,成功創建中國西部服裝服飾產業承接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達州市第五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渠縣建設中國西部輕紡服飾時尚之都”,納入全市“3+3+N”現代產業集群打造。按照一年成“勢”、兩年成“型”、三年成“城”、四年成“名”、五年成“都”思路,渠縣輕紡服飾產業城主動順應“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融合化、時尚化、個性化”趨勢,力爭到2025年,集聚規上服飾企業100家以上、年加工服裝2億件以上、吸納用工 3 萬人以上,打造500億輕工紡織服飾產業集群。
聚力數字賦能智造
助力產業革新換代
在四川鼎程盛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一臺臺大型機械上按動按鈕,電子哨兵在生產線上逐步露出真容。
什么是電子哨兵?顧名思義就是像英勇的戰士一樣護衛人民生命安全,它搭載高性能AI算法芯片、Android11 系統以及工業級雙目攝像頭,能實時提供出門信息、實時智能語音播報、溫度檢測+人臉記錄、人證合一比對,是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一款安全、高效、精準人臉識別測溫一體防疫產品,可利用于各種公共場景中。

今年8月,該公司入駐渠縣經開區二期二批次標準廠房,投資1.5億元,打造千級無塵車間5000平方米,除了建有電子哨兵產品生產線,還建有一條數據線、充電器、驅動電源燈的電子產品生產線。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超1億元,并將同步助推疫情防控智能化發展。
納米黑板、精密顯微鏡、物理電流并聯串聯箱……四川渠心科技集團一系列運用于現代教育的先進設備令人驚嘆。渠心科技集團專注于教育裝備研發生產及高端精密智能制造,原注冊地位于深圳市,2021年,經過渠縣大力招商引進,該公司將注冊地和總部遷移至渠縣。今年9月,渠心科技集團首登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位列第 382 位,四川省第 8位,實現了達州本土民營企業500強“零的突破”。

目前,該集團正聚力打造高端智能產業園,引進上下游配套,形成從精密零部件到電子信息產業全覆蓋全工藝產業鏈,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0億元以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年綜合稅收1.5億元。依托渠心科技等鏈主企業,渠縣布局智能服務型制造,超高清顯示、新能源汽車等川渝合作產業,構建數字經濟300億發展高地。從“制造”轉化為“智造”的不止與數字經濟相關的純科技型企業。
在渠縣經開區三期,新一座阿里巴巴犀牛輕紡智造園正在建設中。犀牛工廠是一座從采購、制造到營銷、零售各環節全面運行在數字基礎設施上的“云端工廠”。依托阿里巴巴海量的購物大數據,以數據預測來代替品牌商的主觀預測,完成從“以產定銷”到“以需定銷”的模式轉變,拉低了中小品牌的創業門檻。在制造端,采取智能選片、智能裁剪、智能選配面輔料、“蜘蛛網”式吊掛設備,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將產能自動分配到產能空余的工位,提高生產效率。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投資2億元。
AI成衣定制系統、絲巾定制平臺、3D鞋墊打印系統逐步鋪設;渠縣科創院士中心以及采用無菌灌裝、超微破壁等現代工藝技術的匯達檸檬深加工工程技術中心快速推進……今年1至9月,渠縣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0%,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5%。下一步,渠縣將搭建合作橋梁,以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更多企業產業升級,實現高效轉型。

聚力做優環境
打造投資高地
今年上半年,渠縣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 24 個,總投資316.5億元。新增投資25億元及以上在談重大項目23個,在談投資總額755.4億元。在市招商引資月度考核中兩次獲得第一。
成績可喜,但渠縣縣委書記王飛虎在全縣各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推進會、拉練會上時刻提醒,要保持“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干”的作風,大抓招商引資、大抓營商環境,搶機遇、搶政策、搶要素,夯實渠縣發展和參與競爭的基礎。
展現渠縣熱情。渠縣實行全域、全員、全鏈條、全時段招商。包括縣委書記在內的每一位縣級領導都領下了各自的招商引資任務,并從全縣各系統抽調40多名業務骨干,組成5個招商組,常駐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面對面對接目標投資商,“走出去”已成為工作的常態。今年以來,渠縣縣級領導帶隊外出招商 50 余次,對接企業達到300余家。今年1至8月,渠縣已累計簽約制造業項目40余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 177 家,規上工業總產值235.8億元。其中,制造業產值194億元,增長23%,占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比重82.3%。
做優渠縣服務。渠縣按照“應授盡授、能授則授、授權到位”原則,將項目規劃方案審查、建設工程消防驗收等15個行政審批事項直接下放到經開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辦事不出園”。同時,設立營商環境“觀察員”“體檢員”“護航員”,加強“簽約-落地-投產-達效”全生命周期服務,積極爭創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和全省營商環境示范標桿。

做大做強工業投資公司,放大1億元工業風險補償基金效應,新增制造業貸款2億元。此外,協助企業超前儲備工業原料,保障“水電氣油煤”穩定供給,加快建設輕紡服飾人力資源產業園,新招工2000余人,建成7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
突顯渠縣效率。開啟“白加黑”“5+2”項目攻堅模式,將目標任務分解到部門、具體到企業、細化到每天、落實到工地,順排工序、倒排工期、加壓推進。堅持“日報告、周調度”,專班、專業、專干,“一項目一方案”做好保障服務。推進“破堵清障、護航發展”行動,推行“洽談即服務、簽約即落地、開工即配套、竣工即辦證”,以效率革命護航產業革命。今年1至9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94.9億元、增長8.2%,其中制造業產值 250.1 億元、增長 13.5%。截至目前,開工項目 39個,竣工項目22個。
聚焦社會治理
實現產城協同發展
獨特的“琴鍵”,加之現代化的材料構筑出的滿滿科技感,象征渠縣按下“科技創新”琴鍵,奏響“工業賦能”強音。這是渠縣的工業數據中心。
工業大數據中心總建筑面積12005平方米,包括渠縣輕紡服裝服飾展廳、人才孵化區等功能用房。其中,“工業大腦”是其核心區域。
經開區公交線路該增設哪些站點和路線,才能在提高便利度的同時又避免過載?醫院學校如何布局才能輻射更多人群?
……
甚至“人”也在工業大腦的計算之內。三維地圖場景建模、實時視頻流、數據可視化呈現只是渠縣“工業大腦”冰山一角。在這個由工業互聯網基礎平臺、工業經濟運行智能監管平臺、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工業大腦平戰指揮中心組成的智慧監管平臺,是為企業提供工業經濟服務的窗口,可實現運營監測、申報政策信息等服務,并在部門業務流轉和發生重大事故和事件時,實現預警、決策、指揮、調度。通過治數、興業、助企三大路徑,加速推進渠縣“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進程。

這些年來,渠縣以搶抓“第三次工業革命”為機遇,全面建設5G基站,打牢智能化、數字化基礎,建立“工業大腦”“智慧城市”等數字平臺,堅持“一區多園、產城一體、職教融合、職住平衡”方向,聚焦產業、交通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園區規劃等社會治理一體化發展,優化園內學校、醫院、銀行、派出所等場所布局,提高產業職工生產生活便利度,推動經開區提質增效、擴區轉型。
此外,渠縣通過推動成立輕紡服飾產業聯盟,完善企業家溝通交流機制,通過共享平臺、共享機制、共享配套等方式抱團取暖、集群發展,行業主管部門和水電氣等要素部門化身“聯盟”成員,大力提升保障能力,企業還能通過建言獻策參與園區治理。目前,渠縣試點建設的綠色建材產業園區,可推動華新水泥等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鏈融合生態。
用全城之力推動智造,用全情態度服務客商,用追夢之心真抓實干,用科學高效的方式,推動產城融合治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大門正向渠縣敞開。(來源:文/圖 渠縣縣委宣傳部)
猜你喜歡
- 朋友圈再擴大!看看通川進博會購物車里都有啥
- 評論() | 分享11月08號 12:16
- “麥”向希望,通川區1.5萬畝冬小麥播種工作有序推進
- 評論() | 分享11月08號 12:07
- 欲帶貨賺錢深陷電詐 農行員工拽其出泥潭
- 評論() | 分享11月07號 15:13
- 讓幸福駐在搬遷群眾心坎上 ——四川宣漢以黨建引領易地搬遷安置點
- 評論() | 分享11月07號 11:46
- 達州市“千名書記專業提能計劃”培訓班開展籃球比賽
- 評論() | 分享11月07號 11:05
- "棋圣"聶衛平現身助陣,2022川渝圍棋名手對抗賽在達州
- 評論() | 分享11月07號 11:04
- 尋商機、促交易、謀共贏 ----達州組團參加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
- 評論() | 分享11月07號 11:00
- 草根開賽 川渝增誼 首屆川渝毗鄰地區群眾體育薈乒乓球比賽舉行
- 評論() | 分享11月04號 23:39
- 達州首個高水平家政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來了!培訓、就業一站式搞定
- 評論() | 分享11月04號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