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娛樂|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 >正文

    達州高考暖心護航:一座城市對教育公平的深情托舉

    2025年06月10日 19:35 新浪四川城事 

      6月7日至8日,四川省達州市42417名考生在全社會的溫情守護中完成人生大考。從特殊考場的定制化服務到全城聯動的愛心送考,從政府部門的精密部署到普通市民的自發行動,這座川東北城市以“一人一策”的精準關懷和“全城一心”的協作精神,生動詮釋了教育公平的深刻內涵。

      在渠縣中學考點,18歲考生小墨(化名)的高考考場格外引人關注。一個月前,他因交通事故導致雙腿骨折,無法久坐。經達州市教育考試院批準,渠縣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為其啟用獨立備用考場,配備可升降醫療床、腿部支撐支架及專業醫護人員全程陪護。“這不僅是一張病床,更是一座城市對教育公平的承諾。”渠縣招生考試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通過優先入場、實時健康監測等舉措,確保考生“應考盡考”。

      當小墨在醫護人員協助下完成首場語文考試時,考場外守候的母親紅著眼眶說:“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這一暖心舉措是達州市推行“一人一策”精準幫扶政策的縮影。近年來,當地通過定制化考場、延長考試時間等方式,已幫助37名殘障或傷病考生順利完成高考,真正實現“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意外缺席夢想”。

    考生在等待考試。渠縣招生考試辦公室供圖考生在等待考試。渠縣招生考試辦公室供圖

      高考期間,達州街頭涌動著溫暖的橙色暖流。1100余臺“愛心直通車”組成的車隊覆蓋全城,提供“預約接送+招手即停”服務。值得關注的是,退役軍人組成的“巴山勇士志愿服務隊”針對鄉鎮考生推出“一對一”專車,車內配備文具、防暑藥品等應急物資,累計護送考生3000余人次。

      更令人動容的是,8年前曾受助于愛心車隊的李春虎,今年主動報名成為司機:“當年他們載我去考場,今天我要載更多孩子奔向未來。”

      考場外,靜音守護同樣細致入微。大竹縣退役軍人志愿者發放2000余份倡議書,在工地、超市等區域開展“降噪行動”;蒲江街道網格員組成“隔音屏障”,勸導商戶暫停裝修施工。達州移動在考點外設“愛心服務站”,提供休息區、應急文具及網絡保障,累計服務家長逾千人。

      6月7日早高峰,一名考生因堵車向交警求助,輔警張允駕駛警用摩托車在開考前20分鐘將其送達考場。類似的緊急時刻頻繁上演:在達州市第一中學(鳳凰校區)考點一名考生因行動不便乘坐輪椅前來赴考,由民警和志愿者護送參加考試;宣漢縣民警為遺失身份證的考生現場補辦臨時證明,僅用5分鐘化解危機;渠縣二中考點,一考生在考場外意外受傷,執勤民警緊急進行聯系120現場治療,隨之幾人將其抬進考場;達城交警在考點門口苦等半小時,將市民撿到的準考證和身份證歸還失主。

      公安部門的“綠色通道”政策更彰顯溫度:全市設立23個臨時戶籍服務站,提供身份證錯時辦理、全程網辦服務;針對考生戶籍遷移需求,簡化投靠親屬流程,確保不因戶籍問題影響考試。

      考前,達州市委書記邵革軍深入考點檢查準備工作,強調“要把每個環節想細做實,讓考生安心、家長放心”。這一要求轉化為具體行動: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消防檢查考點周邊餐飲、住宿場所,消除安全隱患;電力部門啟動“高考保電”專項行動,確保供電萬無一失;教育部門開通心理輔導熱線,為考生提供考前減壓服務。

      社會力量的參與同樣不可或缺。社區志愿者在考點外設立“愛心驛站”,提供物品寄存、咨詢引導;家長們自發穿上旗袍、手持向日葵,用“旗開得勝”“一舉奪魁”的美好寓意傳遞祝福,甚至有弟弟穿旗袍為姐姐助陣,成為考場外動人風景。

      從“一個人的考場”到“全城護航”,達州高考的溫暖故事,是城市文明的生動注腳。在這里,教育公平不僅是政策文本中的承諾,更是全社會共同編織的守護網絡——退役軍人的車轍、民警的汗水、家長的守望、企業的擔當,共同勾勒出一幅“以人民為中心”的民生畫卷。

      正如小墨在考場外所說:“這場考試讓我看到,社會的善意比分數更珍貴。”而這,或許正是高考精神最動人的詮釋。(楊濤)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