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大竹縣獲“2023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稱號
2月4日上午,筆者從大竹縣委宣傳部獲悉,大竹縣榮獲“2023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稱號。據悉,2023年投入鄉村振興資金1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23.4%。

大竹縣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持續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創新構建防止返貧常態監測幫扶體系,建強3043人的縣鄉村三級網格監測力量,開展集中排查24.24萬戶,新增監測對象108戶323人。建立《大竹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縣級幫扶措施庫》,設置4類105條幫扶措施,監測對象1199戶3126人,均全面落實幫扶措施。排查易地搬遷安置點65個、易地扶貧搬遷戶5027戶14444人,及時給予整改銷號。加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投入資金300余萬元,鞏固提升安置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過致富車間、龍頭企業、公益崗位等渠道,幫助脫貧戶、監測戶就地就業。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393個,實現脫貧人口外出轉移就業3.6萬余人次,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4420元、增長17%。
大竹縣堅持深耕細作,持續壯大農業產業。助力打造更高水準“天府糧倉”,科學規劃水稻“137”示范區、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237+N”示范網,推廣“一圖一冊、一戶一表”精細管理,全年糧食播面172.5萬畝,總產量64.7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7.6萬畝,產量46.3萬噸;出欄生豬61.5萬頭,能繁母豬存欄4.8萬頭。高標準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29個,累計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4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7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產值差不多50億元;建成現代竹產業示范基地2個、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3個。立足不與糧爭地,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三產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5+5+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成糯稻、苧麻、香椿、白茶、小龍蝦等“5+N”特色產業基地100萬畝。糯稻基地獲全國首批“三品一標”基地,水稻產業納入全省首批產業集群建設;大竹苧麻獲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大竹香椿、竹筍獲國際SRS認證;大竹白茶躋身國家區域公共品牌,獲“四川十大最美茶鄉”;百島湖生態農業入選國家種業陣型發展名錄,擁有四川唯一、西部第一的小龍蝦良種繁育場。
大竹縣十分注重建治齊抓,打造和美宜居鄉村。深化“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建設,創建省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3個、市級18個。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開展城鄉融合環境治理提升行動,5年新(改)建衛生廁所5.1萬余戶,建成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47座、垃圾中轉站41個,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個。完成324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成立農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3個、規劃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6個。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及涉農科研機構10個,選聘23名在外優秀人才擔任鄉村振興顧問,培育“土專家”“田秀才”200余名,回引優秀農民工1.2萬余名,培育致富帶頭人280余名,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來源:大竹縣委宣傳部)
猜你喜歡
- 達州中學上榜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12
- 達川區逸夫小學開展“防患于未燃 平安過大年”紅領巾校外實踐活動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11
- 濃濃關懷顯真情!通川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活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10
- 達州市應急管理局督導煤礦企業貨運出礦車輛源頭治超工作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08
- 四川達州:“四不兩直”暗訪督導森林防滅火工作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08
- “雙園” 驅動:聚焦兩大產業集群 打造達川發展“新引擎”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07
- 大成鎮召開返鄉人員及鄉賢座談會
- 評論() | 分享02月04號 21:39
- 鄂倫春族非遺小分隊邂逅巴山大峽谷
- 評論() | 分享02月04號 21:38
- 開江縣市場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蔣興芬暗訪督查市場監管領域節前
- 評論() | 分享02月04號 21:37
- 渠縣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助力城市水上公共交通綠色發展
- 評論() | 分享02月04號 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