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非遺小分隊邂逅巴山大峽谷
頭戴狍角帽,身著狍皮裝……日前,由11名成員組成的鄂倫春族非遺小隊亮相地處大巴山腹地的宣漢縣城,在巴人廣場用一支支極富民族特色的舞蹈與宣漢人民來了一場“邂逅”。
隨著哈爾濱冰雪游的火爆,這支位于中國東北部地區、人口僅9000余人的少數民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1月29日,結束南充閬中之行的鄂倫春族非遺小隊一行應邀來到宣漢,

開啟了又一段頗具特色的旅行。
這是一次文化交流之旅
“這個文物上刻畫的巴人狩獵圖案,和我們鄂倫春的狩獵文化很相似……”1月31日,在宣漢縣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鄂倫春族非遺小隊負責人李京陽看著眼前的嵌錯狩獵紋銅壺激動地說道,“以前的巴人手拿武器、頭戴鹿角勇敢地與獵物搏斗,仿佛也再現了鄂倫春族人以前的狩獵場景。”
“沒想到第一次踏入這片古老的土地,還能找到了鄂倫春族人與巴人之間的文化紐帶,這是意外之喜!”非遺小隊成員何姣姣告訴記者,鄂倫春族是一個 “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鄂倫春族的文化和歷史,許多都藏在鄂倫春族老人的記憶中。而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里陳列的文物中,展現了千年前鄂倫春人與巴人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世代以游獵為生這一生活傳統上驚人的相似之處。

對于這支鄂倫春族非遺小隊而言,此次羅家壩遺址博物館之行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文化底蘊,也為他們提供了傳承和發揚游獵文明的靈感。
據了解,有著北半球漁獵民族“活化石”之稱的鄂倫春族人,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文化等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在長期的狩獵生產和社會實踐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如今,全族人口不到萬人。
“我們之所以踏上鄂倫春非遺之旅,就是想把鄂倫春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有這么一個民族的存在。我們走上街頭、走向全國,也受到了許多粉絲的喜歡,也讓我覺得這件事情更有意義!”在李京陽看來,這不僅能讓老手藝人們獲得更多社會關注,也能讓更多人了解鄂倫春文化,了解鄂倫春人是如何看待森林,看待自然的,而這,于今天的現代生活,依然有深遠的意義。

這是一次以舞會友之旅
隨著夜幕的降臨,熊熊燃燒的篝火映照著歡騰的舞姿、響亮的歌聲和燦爛的笑臉……在巴山大峽谷白虎廣場,在火光的照耀下,一幅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土家妹兒踏著歡快動感的節奏跳起了《土家擺手舞》《幸福生活抿抿甜》等土家族舞蹈;鄂倫春族非遺小隊則是獻上了精彩的斗熊舞表演。隨后,雙方還互相教授舞蹈動作,大家圍著篝火,載歌載舞,以舞會友,一圈又一圈,一轉又一轉,將這場篝火晚會推向高潮。

“我今天和家人來到巴山大峽谷景區玩兒,沒想到還能遇到這么精彩的篝火晚會,土家族舞蹈和鄂倫春舞蹈展現了不同的風格,一個是展現農耕時的土家人的勤勞耕作,另一個是游獵時的勇猛無畏,太精彩了!”來自南充的游客舒雅楠開心地說道。
對于渡口土家族鄉村民黃金美而言,這一幅土家族、鄂倫春族、漢族三個民族的人們 一起手拉手跳舞的畫面,讓她深受觸動,“作為一名土家族人,我很歡迎鄂倫春族的朋友們來到我們這里作客,大家一起跳舞、唱歌,兩個民族的心也越走越靠攏了!”

篝火晚會結束后,鄂倫春族來宣漢的旅行也將告別尾聲。臨別之際,鄂倫春族非遺小隊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宣漢,“在這里,我們也了解了很多當地的民族文化,同時非常感謝這幾天宣漢朋友的盛情款待,最后我們想說,再見了,宣漢朋友們!我們也邀請宣漢朋友到東北實地體念鄂倫春民族特有文化,我們也將把宣漢獨特的巴文化帶到東北,讓更多鄂倫春人了解巴文化,來巴山大峽谷體念魅力無窮的巴文化!” (來源:宣漢縣委宣傳部 文/圖 張平 符艷 盧冬梅)
猜你喜歡
- 達州中學上榜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12
- 達川區逸夫小學開展“防患于未燃 平安過大年”紅領巾校外實踐活動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11
- 濃濃關懷顯真情!通川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活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10
- 達州市應急管理局督導煤礦企業貨運出礦車輛源頭治超工作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08
- 四川達州:“四不兩直”暗訪督導森林防滅火工作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08
- “雙園” 驅動:聚焦兩大產業集群 打造達川發展“新引擎”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07
- 達州市大竹縣獲“2023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稱號
- 評論() | 分享02月05號 10:06
- 大成鎮召開返鄉人員及鄉賢座談會
- 評論() | 分享02月04號 21:39
- 開江縣市場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蔣興芬暗訪督查市場監管領域節前
- 評論() | 分享02月04號 21:37
- 渠縣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助力城市水上公共交通綠色發展
- 評論() | 分享02月04號 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