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磨子橋起于唐朝,因一座形似石磨的石拱橋而得名,聞名于明末清初,一直是文人墨客駐足的旅游休閑勝地,成為了成都市早期的文化地標,也是傳承成都創新創業文化的區域地標之一。

  磨子橋歷史悠久,大型園林的中園、三臺山、南臺寺、桂溪寺、華西協合大學、發明箋紙的文化創新代表人物薛濤等地名和人物給磨子橋貼上了文化和創新的標簽。雖然如今這些文化遺跡大多已不復存在,然而磨子橋卻延續了創新創業文化的基因。

  特別是隨著成都工學院、華西協和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聚集,磨子橋受到了科技資源的深遠影響,磨子橋成為成都早期文化和科技的代名詞。

  近年來,成都市最早的電腦賣場在這里發展壯大,磨子橋成為國內與北京中關村齊名的全國第二大電腦市場,如今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武侯區正在該區域打造創新創業街區,磨子橋一舉成為“蓉漂”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

  歷史:成都的文化地標

  起于唐代的磨子橋位于成都古時的中園,中園是當時的一座大型園林。磨子橋有兩條清澈的河流貫穿,有大型的桂花園,那里環境優雅,香氣撲鼻,成為文人墨客聚會的理想之地。

  “磨子橋位于古時中園的東南邊,北邊有美麗的桂花溪,肖家河和桂花溪交匯于磨子橋。”成都知名民俗專家劉孝昌通過查閱大量史料,他講訴了磨子橋的來歷:磨子橋是一座有兩個圓橋洞的石拱橋,月光下,圓形的橋拱倒影入河水,橋拱橋和河水里的倒影呈現出了石磨的形狀,橋邊的桅桿猶如石磨的把手,從此磨子橋得名。

  磨子橋是古時文人墨客常駐之地,因為那里有河流、石拱橋、桂花園,可以在夜幕下放孔明燈,至今在不遠處的望江樓公園還可以見到古時的文化遺跡——薛濤箋,薛濤箋是成都市迄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創新符號之一。

  磨子橋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明末清初,磨子橋橋頭的三臺山立有點子花將軍墓,那墓是四川道臺為一匹屢立戰功的白馬立的。

  “點子花是一匹白馬的名字,這匹驍勇的戰馬背上有點狀花紋而取名,這匹白馬讓主人屢屢化險為夷。由于那位道臺是投降清軍的義軍,清軍營很多軍官瞧不起他,相約比武,白馬一躍避免了主人被對方刺中。后來數次征戰中,白馬救下了主人,為此主人立碑以紀念。”劉孝昌曾在上世紀60年代見過那塊為白馬立的石碑,據他考證:“后來,許多文人墨客到磨子橋除了聞桂花香,交流思想,還會去燒香祭拜白馬,紀念白馬對主人的忠義之情。”

  明末清初,磨子橋已經成為成都的文化地標,這座石拱橋見證了成都的變遷,見證了成都創新創業的發展歷程。

  過去:科技擁抱的磨子橋

  古時的磨子橋位于現四川大學西門附近,如今磨子橋已經成為科技的符號,區域面積早已跨越了磨子橋這座古橋,成為了這個區域的代名詞。

  上世紀初,華西協合大學選址遠近聞名的磨子橋,磨子橋附近的農家茶舍云集了大學教授,還有洋人出沒,也是愛國人士頻繁活動的地方。

  后來成都工學院等高校相繼聚集在磨子橋附近,磨子橋無疑成為成都科技發展史上的符號,如今磨子橋周圍會聚有四川大學、四川音樂學院、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科技為磨子橋的騰飛注入了無限活力,磨子橋最終演變成為遠近聞名的科技一條街,贏得了“北有中關村,南有磨子橋”的美譽。

  “磨子橋一直不缺乏人氣,上世紀60年代,擁有近2000平方米的磨子橋貿易商店是成都人最愛去的地方,這個商店實質是一座商城。”劉孝昌認為,磨子橋能一直聞名下去,沒有埋沒在歷史的長河里,在于磨子橋在不同的時代,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而且這種文化基因一直延續了下去,期間沒有中斷過。

  上世紀80年代,科技已經在磨子橋發芽,學校禮堂和居民住房等地已經出現了電腦賣場的雛形。

  1993年至1996年,成都電腦市場在磨子橋萌芽,一些商家開始聚集磨子橋,當時銷售的產品以打印機、傳真機等辦公用品為主。

  “那時,磨子橋的商家主要出售進口品牌機和兼容機,只有少數商家在賣電腦,此時的電腦售價達1萬多元,這對普通大眾而言還是奢侈品。”劉孝昌表示,到1996、1997年期間,成都電腦市場有了雛形,相繼出現成都電腦城、東華等專業賣場。

  1998年,磨子橋再度成為成都人關注的焦點,成都市舉辦首屆電腦節,全球電腦巨頭會聚磨子橋。

  首屆電腦節讓成都享譽全球,從磨子橋到科華路的沿街均擺上了電腦,十萬余市民涌入,與電腦親密接觸,“萬人千機學電腦”的壯觀場面深深震撼了電腦節上的貴賓、時任Intel CEO的貝瑞特,這也為后來Intel在成都建廠打下了基礎。

  磨子橋與中國IT業自此結下不解之緣,磨子橋成為國內外廠商認識成都的橋梁,成都后來一躍成為全國第二大電腦市場。

  1999年10月,知名IT連鎖賣場百腦匯成都店正式開業,將全新的專業IT賣場業態和經營模式帶到了磨子橋,不少實力廠商紛紛搬進百腦匯。

  隨后,圍繞磨子橋這個地標,逐步誕生了新世紀電腦城、數碼廣場開業、世界開業等知名電腦賣場。隨著專業電腦賣場規模和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數碼廣場等本土企業走向了全國,在昆明、重慶、上海等地相繼開店。

  現在:延續創新創業基因的新街區

  磨子橋一直在變,一直沒有離開文化和科技引領的創新創業,這是成都知名民俗專家劉孝昌的真切感受。

  2005年,“成都國際數字娛樂周暨成都城市電子競技精英賽”在磨子橋拉開序幕,該活動是繼成都國際電腦節之后成都IT業界又一盛會,此后成都國際電腦節和成都國際數字娛樂周成為國內IT界交替舉行的品牌展會。

  早在2011年前后,電腦銷售后來逐步成為磨子橋的“副業”,電子商務業逐漸取代單純的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展銷。

  近年來,引領磨子橋變遷的背后時常有政府主動作為的身影。2011年年底,武侯區對外發布《科技強區戰略十二五規劃》,該區以磨子橋為支撐,充分利用國家數字娛樂體驗交易中心、中國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四川)體驗交易中心、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區、中國西部電子信息產業核心商務區等優勢,積極辦好成都國際電腦節、成都國際數字娛樂周等國際展會,建設集科技、商務、信息與服務于一體的國際化高科技總部聚集區,打造服務西部、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的科技商務區。

  2014年,武侯區確定為“攻堅突破的關鍵之年”,該區再次拉開磨子橋的轉型升級大幕。該區科技一條街以“百腦匯”等為代表的自持物業IT賣場以引進4G網絡、國際知名快餐連鎖、電商支付等方面企業為契機,實施了線下Offline(門店)和線上Online(網店)融合發展的“OAO(Online And Offline)電商模式”,加速了磨子橋的轉型升級。

  作為成都創新創業的歷史傳承符號,磨子橋一直走在了成都市創新創業的前列。今年3月底,武侯區將創新創業確立為實現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決定,而后磨子橋被正式確定打造創新創業街區。

  磨子橋,一座古時的名橋,這座橋將帶我們走進成都市創新創業的第一線,見證創新創業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