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首要責任是展現世界本來的面貌,并且,盡可能地去改變它。”皮克泰國際攝影獎是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的重頭戲,它關注環境問題等重要的國際議題,通過作品的展示,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改變世界的行動中。近日在皮克泰獎的展示作品中,“危機”似乎是不變的主題,它透露出的美,叫人無法忽視。今年,皮克泰獎的主題是“希望”,這或許是對于當下籠罩環境運動的焦慮所作出的樂觀回應。

  法國阿爾勒。一塊豎立在羅馬式圓形劇場的巨型銀幕上,一張張照片快速劃過。一條伊拉克公路被路邊的炸彈砸出大坑。一只小信天翁的尸體躺在路上,它的腹部被切開,露出被它誤食的塑料垃圾,正是這些東西將它置于死地。

  幾乎所有的畫面都描繪了某種“危機”,幾乎一切都美得觸目驚心。

  幻燈片的播放結束后,掌聲響起。

左:《半路,CF000313,2009》,“半路:來自旋渦的消息”系列(2009)Chris Jordan ?Chris Jordan/Prix Pictet 右:《11次爆炸#1》,“11次爆炸”系列(2006)Sophie Riestelhueber ?Sophie Riestelhueber/Prix Pictet  左:《半路,CF000313,2009》,“半路:來自旋渦的消息”系列(2009)Chris Jordan ?Chris Jordan/Prix Pictet 右:《11次爆炸#1》,“11次爆炸”系列(2006)Sophie Riestelhueber ?Sophie Riestelhueber/Prix Pictet

  這場近日舉辦的活動是為慶祝皮克泰國際攝影獎(以下簡稱“皮克泰獎”)而舉行,這是一年一度的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的重頭戲。這是個充滿矛盾的獎項:它是攝影界最“貴”的獎項,獎金高達10萬瑞士法郎(約合67.28萬人民幣),由瑞士私人銀行百達銀行提供;它聚焦環境的可持續性,這與那些富裕的金融家似乎毫無聯系。越來越多的攝影師被觀念藝術所吸引,而這一獎項卻擁護了一種相對小眾的觀點:攝影的首要責任是展現世界本來的面貌,并且,盡可能地去改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