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紙本真言,以及疊裝真言的銅臂釧。唐代紙本真言,以及疊裝真言的銅臂釧。

  大發現

  古成都人太有才

  2001年,金沙遺址的驚世發現,開啟了成都考古發現的“黃金時代”,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老官山漢墓等“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接踵而至,改寫了人們對成都歷史的固有印象。例如,蒲江飛虎村船棺葬墓地出土的“成都矛”,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的有“成都”銘文的最早器物,印證了至少在戰國晚期成都的城市稱謂就已存在。

  盡管史書上關于先秦時期的蜀地記載筆墨不多,但執著的考古人用手鏟一點點發掘,讓這段歷史重見天日。接二連三的考古大發現,一次次刷新著成都歷史的“新高度”,也對古成都人的智慧嘆為觀止。

  緊鄰江安河的紅橋村遺址水利設施,是目前古蜀人治水防洪的最早實物見證,它的發現將古蜀人治水歷史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甚至比李冰治水還早近2000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智慧起源;春秋戰國時期墓葬群雙元村墓地被譽為“地下青銅器寶庫”,這里出土的660余件青銅器紋飾精美,銘刻著神秘的巴蜀符號,如同一本寫滿密碼的書籍等待破譯;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證明了唐宋時期成都就已有了很高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水平,不僅街道、建筑、排水設施等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就連道路也是使用特制的細長條形磚豎砌而成,實用和美觀兼具。

明代宦官墓群出土文物。明代宦官墓群出土文物。

  亮國寶

  珍貴文物首露面

  為了讓觀眾直觀了解成都考古的重大成果,許多國寶級的文物都是首次亮相。例如展覽中體量最大的文物——出土于商業街船棺葬的漆床,前后修復過程歷時18年。這件漆床長約327厘米、寬約143厘米,是同時期中國出土最大、最完整的漆床,在考古成都展上一經亮相,立刻成為觀眾拍照的明星文物。

  此外,2017年在成都市群眾路唐宋墓地出土的一件佛教紙本真言,雖然在偌大的展廳里并不起眼,其實是“國寶級”的文物。

  有觀眾向金沙官微提問:“對這個唐代紙本真言最為好奇,請問是做什么用的呢?”金沙講解員張亞茹給予解答,這個真言是陀羅尼經咒,具有明顯的密教(佛教宗派)色彩。信徒將它佩戴于身,有護佑佩戴者生時平安吉祥如意、健康長壽,生后往生凈土、免受地獄之苦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