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雅安

    新浪四川>雅安 >正文

    雨城區:水稻機械化收割助力顆粒歸倉

    2021年09月09日 13:48 新浪四川城事 

      金秋時節,漫步在雨城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草壩鎮石碑田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金燦燦的稻谷,金黃色的稻子隨風舞動,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稻谷的清香,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水稻聯合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不停收割稻谷。同時,還將秸稈粉碎還田,實現增加土壤肥力效果,不到一刻鐘便已經收割完一大塊成熟的稻田。

      石碑田村正是雨城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縮影。近年來,雨城區始終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抓手,聚焦糧食生產區域,加大投入力度,優化建設內容,切實增強農田“宜機化”生產能力,力爭通過數質并舉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向新高度,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打造“五良”融合發展的示范點、全面小康的試驗田。

      從8月中旬開始,雨城區已陸續進入水稻收割期。目前,草壩鎮、八步鎮、青江街道等鎮街已啟動開展水稻機收工作。為確保水稻機收工作順利推進,雨城區積極做好水稻機收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和水稻生產機收減損工作,助力糧食穩產增產,優化辦理流程,免費核發《跨區作業證》,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引領帶動能力,積極開展社會化服務,把水稻機收作為解決秋收時節水稻種植戶勞力供需矛盾、節省收割成本、縮短收割時間的一項重點民生實事來抓。使用機械收割1畝水稻,農民可節約成本200余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區投入15臺收割機參與機收,機收面積有望突破90%,不斷提升水稻收割效率,確保雨城區水稻“顆粒歸倉”,以實際行動喜迎豐收節。

      下一步,雨城區將立足優勢產業發展和糧食擴面增產行動,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和“機械化+數字化”發展,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為推動工作的重要契機,開展以“良機”為牽引,良田、良種、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指導,持續開展“宜機化”改造提升和改善現代農業裝備結構,補齊現代農業裝備短板, 推動丘陵山區農機化高質量發展做出最大貢獻。(雨城區委宣傳部)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