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見到了四個特殊的孩子,9歲的海來小吉,這是唯一一個離家最遠的孩子,但為了能讀書,他不得不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走上3個小時的山路到學校,在他的家里,還有四個更小弟弟和妹妹。小吉的父親幾年前因為車禍去世,全家就靠母親種地生活,年收入不足3000元,面對鏡頭他有些羞澀和好奇,當我們答應他可以買新文具盒的時候,偷偷捂嘴開心了好半天。

  7歲的吉決史里也是家里的老大,比小吉稍微好點的是她的父親還能打打零工,但微薄的收入依舊讓家里捉襟見肘,與小吉一樣,她也夢想能有一直漂亮的文具盒。

  9歲的吉足拉則是個單親兒童,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但多病的母親讓家里基本上沒有經濟來源,好在懂事的哥哥能稍微打點零工補貼家里,但彝族的身份與不足16歲的年齡讓他基本上很難找到工作。

  最后的馬海七的是個看起來挺活潑的小小伙子,唯一的衣服還是春天買的,穿了三個季節的衣服已經臟破不堪,但他卻舍不得脫下。

  同樣的情況,我們在相隔不遠的喜德縣李子鄉愛心小學也見到了,這所學校共計736名學生,也是99%的彝族兒童。相比晨光小學,這里的硬件條件稍微好了一點點,但校長羅承業無奈的表示,因為硬件條件限制,附近還有不少的彝族兒童不能上學。學校目前急需的內容除了過冬衣物還需要部分體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