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質疑,博主在評論區里回復稱“退房后房屋使用權歸房東”。↑對于質疑,博主在評論區里回復稱“退房后房屋使用權歸房東”。

  專家律師:中介公司行為侵害了租客的個人信息

  那么,中介公司的上述行為是否侵犯到租客的個人隱私權?

  曾代理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的律師鄭晶晶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中介公司通過視頻拍攝方式公開租客遺留下的各種物品,同時通過這些物品分析租客可能的職業及個人故事,這種行為涉嫌侵犯租客的個人隱私權,“但最終是否侵權還是要看具體物品的內容。”

  “據《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鄭晶晶律師表示,《民法典》中的“不愿為他人知曉”并非限于不愿任何人知曉或僅愿極個別人知曉的秘密,而是指權利人對其私生活事務,有權決定何人可以知曉、在多大范圍內予以公開,“也就是說,愿為某個人或某群體知曉的內容,不等于愿為所有人知曉。”

  鄭晶晶律師告訴記者,中介公司在視頻中分析租客職業及個人故事時,如果進行了惡意影射、編造或者使用了侮辱性的詞匯,在能夠識別出租客真實身份的情況下,這種行為還涉嫌侵犯租客的名譽權,“如果由此引發評論中網友大量的網暴行為,中介和網暴的網友們都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針對中介公司在評論中回復網友稱“退房后房屋使用權歸房東”的問題,鄭晶晶律師表示,一般來說,在租賃合同中合同雙方都會對承租人退租后房屋騰退問題進行約定,即對遺留物品的處置及承租房屋清理后退還等事項有約定,退租后租客的遺留物品大多會視為遺棄物品,出租人可進行自由處置,“即便租客將遺留物品交由中介處置,某種程度上可視為租客在放棄物品所有權的同時也放棄了該部分物品承載的隱私權,但這也不代表中介就有權通過視頻等方式隨意泄露租客的個人隱私。”

  對于視頻中以“夜店”“美女”等吸引人眼球的詞匯作為標題的現象,鄭晶晶律師則認為“中介主要還是為了流量。”鄭晶晶指出,這些詞匯在生活中是中性名詞,但從視頻發布者的主觀意圖來看,其存在故意使網友產生一定聯想的目的,“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有一些色情擦邊球的嫌疑。”

  鄭晶晶認為,盡管視頻內容并不存在色情描述或畫面,從色情違規角度來說平臺可能較難對其進行處罰。但從人格權侵權嫌疑以及民法上公序良俗原則的角度出發,平臺還是應該對這類為了網絡流量打擦邊球博眼球的視頻加強監管,嚴厲打擊網暴現象,加強對用戶的管理,倡導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監管的同時還要起到正向引導作用。

  “中介公司這類行為是一個存在高度侵犯租客隱私權風險的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則表示,租客個人如果沒有去起訴,沒有結合具體場景,則不能判定中介公司的行為是否侵犯了其隱私權。但從個人信息的角度而言,中介公司的行為肯定是侵害了租客的個人信息。

  劉曉春說,對于可能涉及侵害他人隱私或是為了網絡流量打擦邊球的視頻,網友一方面可以通過舉報,讓相關的網絡平臺去進行判斷,對這類視頻進行下架處理。另一方面,平臺本身也有相應的管理巡查系統,對違規的視頻進行抓取與處理。

  “盡管并沒有一個準確具體的標準指出,中介公司是否可以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租客遺留物品的視頻,但如果當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認為發布這類視頻是存在問題的,那么對于相關平臺的話,我認為是應該重點針對發布這類視頻的賬號,進行一個統一的管理。”劉曉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