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高杲 寧寧
成功發射,再探蒼穹 !4月24日17時17分,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將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
但或許你不知道的是,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離不開“四川造”的保駕護航,它們在發射、跟蹤、交會交接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看點一
“太空放風箏”?
“四川造”產品搭建天地“生命線”
當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飛入太空,如何和地面聯系?離不開航天測控通信,它就像放風箏的風箏線,一頭連著航天器,一頭連著地面,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天地“生命線”。
這條天地“生命線”的研制方就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簡稱中國電科十所),包括部署于北京、喀什、酒泉等地的多個地面統一測控系統,遠望系列測量船的船載統一測控系統,以及“天鏈”系列中繼衛星系統地面終端站及測距轉發站等,負責對航天器進行軌道測量、遙測遙控和數據傳輸。
接到信號要進行處理,這就需要基于“基帶池”技術的新一代天基測控通信系統,該技術同樣由中國電科十所研發,構建一個共享、通用的大規模信號信息處理平臺。
“它就相當于飛機的自動駕駛儀。”中國電科十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可以通過全網測控資源,實現了云管控,有助于根據任務占用和設備健康狀況在全網自行按需分配計算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看點二
如何保證飛行正常?
打造一雙運載火箭的“眼睛”
在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階段,如何保證運載火箭飛行正常?答案是要搭載一雙運載火箭的“眼睛”——第四代脈沖相參應答機。
它由中國電科十所研制,與地面系統協同完成火箭飛行的測速、定位,對運載火箭全程實時航跡測量,并判斷飛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離,提供精準的外測數據。
同時,為以防萬一,當火箭出現異常或者航天員出現生命安全風險時,中國電科十所還為運載火箭系統提供有更高測量精度的雙頻應答機,以及保障航天員安全的逃逸指令接收機等關鍵設備,全力保障發射任務成功。
看點三
發射時間準不準?
“時間指揮官”說了算
當火箭發射進入最后倒計時,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如何保證火箭成功發射入軌,需要一位“時間指揮官”,它就是中國電科十所為發射場系統配備的T0控制臺和時統設備,部署在發射中心、航天飛控中心、中繼衛星控管中心、衛星測控中心及各測控站、測量船上。
其中,T0控制臺是發射中心控制發射點火T0時刻的關鍵設備,可用于獲取火箭起飛觸點信號,向發控中心、指揮中心以及測控系統提供發射的倒計時、反饋運載火箭的點火時刻和起飛時刻。時統系統則是發揮了“對表”的作用,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為分散在各地的用戶設備進行“精準同步”,提供標準時間和頻率信號。
在地面,長虹零八一集團采用低仰角條件下動目標跟蹤技術,在強地雜波條件下實現對火箭目標的穩定跟蹤,監測火箭正常運行,為指控中心提供數據信息。
看點四
“配角”也給力
川企提供超8成配套火工品
看完了“主角”,我們再來看“配角”。
火箭、飛船所有動作類任務的完成,都少不了火工品的正確做功。
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承擔了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上30余種、400余發配套火工品的研制生產任務,占全箭火工品的97%、占全船火工品的80%。
生產這些“配角”并不容易。比如一些產品對工作后的氣體泄漏量有特殊要求,因此對索身熱縮管及熱縮過程的質量有更嚴格的管控要求。因此,在攻堅初期的準備階段,團隊組織對所用5100米的每一寸管材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絕不放過任何針眼細孔,確保產品安全可靠、萬無一失。
發射,同樣離不開地面電纜網等發射控制組合產品,這些產品來自于另一家川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七院7105廠。
“發射控制組合的研制,堪稱‘航天繡花’。”企業工作人員龍娟說,1立方米的箱體就有3000多根導線,這些導線不僅長而且細,直徑只有0.15毫米,很容易絞成一團,只有保證根根對應,才能路路暢通。除了“航天繡花”,還要“針尖上跳舞”,龍娟說,每臺設備含上百個繼電器,測試點密密麻麻,每個點都得用人工完成輸入輸出校驗。
如果將火箭比作一輛飛馳的汽車,那么伺服機構就是方向盤,精準指引前進方向。
這一產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七院7111廠提供。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伺服機構中的運動件多,其中作動筒、蓄壓器殼體 、油箱、氣缸等零部件是伺服機構的關重件,它們的加工精度直接決定了火箭的穩定表現。尤其是蓄壓器殼體,內孔精度要求極高,誤差不能超過頭發絲的三分之一,表面光滑度堪比鏡面。
此外,由長虹控股集團旗下四川華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特種產品在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宇航員生理數據監測等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長虹紅星電子研制的特種陶瓷,也應用在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上,確保飛船安全、穩定、可控、可靠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