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江蕓涵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強調,“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近日,四川省教育廳等五部門印發的《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三年內,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

  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的著力點和方向是什么?如何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高校又該如何做好學科專業的加減法?四川在線記者采訪了四川省教育廳和高校的相關人士。

  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四個面向”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一年多來,四川認真落實國家部署,組織廣泛調研,研究制定了“川版”方案。

  教育廳高教處負責人介紹說,《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強調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旨在推動我省高校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快構建服務國家戰略和支撐四川新型工業化建設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學科專業體系。

  在西南科技大學教務處負責人看來,當前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存在以下問題:部分學科專業不滿足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知識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需求;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的契合度不夠高,人才培養與產業的需求不能完全同頻共振。

  西華大學教務處負責人也談到,“片面追求‘大而全’,一些高校在設置學科專業時,過于追求專業的覆蓋面,而忽視了專業的特色和優勢。”

  基于上述問題,《方案》提出了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突出優勢特色、強化協同聯動的改革思路和原則,圍繞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基礎學科專業建設、一流學科建設、“四新”建設、學科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建設工作的改進措施,制定了強化學科專業建設省級統籌和管理的工作舉措,形成了閉環的工作機制,充分體現針對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挖掘特色優勢,匹配市場需求

  教育廳高教處負責人認為,完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工作,必須統籌結構和質量,從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舉措等方面推進創新,《方案》呈現出以下特點:

  強化分類發展辦學理念。“《方案》強調高校應在不同賽道上辦出水平,鼓勵高校根據自身特色和優勢,設置具有競爭力的學科專業。” 西華大學教務處負責人談道。

  優化上下聯動管理機制。《方案》通過省級統籌和高校自主調整相結合的方式,優化學科專業設置管理機制,確保專業設置更加科學合理。鼓勵高校主動升級改造現有專業,加強行業緊缺人才培養。如西華大學暫停招生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升級改造開設增材制造工程專業。西南科技大學圍繞國家《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2022年)》布局,2024年獲批體育、應用心理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推動人才供需動態平衡。《方案》將學科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起來,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人才需求預測預警系統,提高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契合度。“省級有關部門將適時發布區域重點產業和行業人才需求,引導高校合理設置學科專業,這有助于確保學科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相匹配。”教育廳高教處負責人說。

  強化統籌管理,逗硬監測評估

  在教育廳高教處負責人看來,《方案》聚焦人才培養,圍繞學校層面怎么規劃設置、省級層面怎么統籌管理,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改革措施。

  如“嚴格控制全省布點較多的新設專業,嚴格控制藝術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相關門類的專業設置,及時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辦學水平低的專業。”又如“統籌運用‘雙一流’建設補助資金,突出重點、分類支持、扶優扶強,引導和支持高校強化特色創一流,帶動促進四川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學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構建學科高原高峰。”

  改革要落實,評價是關鍵。上述負責人談到,《方案》提出將“嚴格學科專業發展評估評價”并匹配了具體的政策支持。

  如制定實施《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新設專業監測評估工作方案》,對招生滿一年的新設專業開展次年評估,對有首屆畢業生的新設專業開展畢業學年評估,評估結論作為新設專業繼續招生、暫停招生的依據。又如實施《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教學質量監測工作方案》,落實專業監測“紅橙黃牌”預警,監測結果作為專業建設有關省級項目申報和驗收、下一年度高校新專業申報、招生計劃分配、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參考依據。

  受訪人士一致認為,在《方案》的建設指引下,各高校唯有躬身入局,發揮學校既有優勢,主動識變、積極應變,加快部署戰略新興學科專業和急需學科專業,優化學校教育供給結構,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