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俊伶 蘭珍

  10月21日,四川前三季度經濟“成績單”出爐:前三季度,四川地區生產總值(GDP)為45441.82億元,同比增長5.3%,高出全國增速0.5個百分點。

  如何看待這份“成績單”?經濟平穩前進的背后有哪些動能支撐?四季度的沖刺動力何在?當天,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4年前三季度四川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解讀。

  看“成績單”:三個關鍵詞反映前三季度經濟態勢

  今年一季度,四川GDP同比增長6.1%,上半年同比增長5.4%,前三季度同比增長5.3%。從數據來看,全省主要經濟指標相比上半年有所回落。

  不過,放在全國坐標體系中觀察,四川經濟增速延續高于全國的態勢。前三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

  “5.3%,是全省在克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極端天氣等不利因素,以及去年高基數的前提下,政策合力和各方努力取得的結果。”如何看待這份“成績單”?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曾俊林用三個關鍵詞進行概括。

  一是“總體平穩”。一方面是生產穩,從三次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2.8%,增速與上半年持平。第二產業增長5.6%,較上半年回升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9.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2.5%。

  另一方面是需求平穩。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去年基數較高的基礎上仍然保持4.4%的增長速度。除此之外,四川整體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與上半年持平。

  二是“穩中向好”。從工業市場來看,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分別較8月、7月回升了2.3個、4.0個百分點。服務業企業生產形勢也在逐步好轉,1—8月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1—7月回升了2.1個百分點,從低于全國0.8個百分點轉變為高于全國1.0個百分點。同時,隨著存量政策效應繼續釋放,一攬子增量政策密集出臺,不論是數據或是體感上,都能感受到市場逐步活躍的勢頭。

  三是“穩中有進”。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帶動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長10.3%;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6%、6.6%;四川進出口總額突破7500億元,增長10.4%。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維度看,四川既有經濟向上,更有結構向優。

  “從這三個關鍵詞可以看到,四川經濟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長的前提下,經濟發展的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穩中有進的大趨勢沒有變。”曾俊林說。

  看支撐動能:經濟發展有利因素累計增多

  分析三季度經濟數據背后的動能支撐——

  先看發揮穩定經濟大盤“壓艙石”作用的工業。今年前三季度,四川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增速高于全國0.6個百分點、高于上半年0.2個百分點。

  “這既得益于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協同發力,也得益于重點行業、產業和企業的支撐有力。”曾俊林說。

  四川將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通過大力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成效已逐步顯現。前三季度,41個大類行業有32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78%,比上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六大優勢產業中,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產業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穩定在四成以上;食品輕紡、醫藥健康產業增速分別比上半年提高1.1和1.6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工業正在向“高”“新”“綠”轉型升級。前三季度,綠色低碳優勢產業中,動力電池、釩鈦產業分別增長41.7%和18.4%,已連續多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較快增長,分別增長12.4%和9.9%;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持續提速,增長4.8%,比上半年加快1.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勢強勁。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另一主要動力。曾俊林介紹,前三季度,四川消費市場恢復向好、總體平穩。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城鎮、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2%和5.1%;基本生活類商品消費快速增長,限上單位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增長12.2%,拉動限上零售額增長2個百分點。

  再看“另一駕馬車”——投資。全省通過堅持高質量抓項目、抓高質量項目,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投資建設明顯提速,項目進度不斷加快。尤其以制造業、設備更新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帶動作用明顯。前三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7.8%,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3.6%,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0%。

  談及四川經濟支撐動能,四川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魯榮東表示,整體來看,四川在高技術、綠色低碳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正在不斷凸顯,未來這些產業也將為四川經濟發展提供更充足的動力。

  看沖刺動力:實現全年目標有充足的支撐因素

  距離年底還有兩個多月,四川經濟如何頂住壓力,實現全年目標?

  “今年以來,外部形勢復雜嚴峻,全省經濟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還存在內需恢復滯后、供強需弱、地區行業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曾俊林表示,但更要看到,四川經濟發展有基礎、有支撐,發展中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

  最大的信心源自政策“組合拳”加速落地集聚的勢能。今年以來,四川及時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切實推動政策落地落實,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擴內需政策釋放消費需求。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啟動,下半年,消費品市場增速明顯回升。截至9月底,全省汽車報廢更新、置換更新補貼申請達9.76萬件,家電以舊換新申請量152萬件,申報量從政策開始的日均1750件上漲到現在的4萬件以上,汽車、家電、家具等商品類別消費增勢明顯。

  房地產利好政策不斷加碼。今年以來,四川接連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進一步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消化存量商品房。全省房地產市場顯現出積極的變化,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收窄1.4個百分點,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個百分點。

  供給端方面,新動能加快成勢增強經濟上行動力。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速持續領跑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增加值同比增長8.5%;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快速增長,動力電池、釩鈦產業分別增長41.7%和18.4%。服務業動能加快累積,1—8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的營業利潤增長30.9%、收入增長29.2%,收入增速比全國高18.4個百分點。

  “四季度是各項政策效應進一步發揮的顯現期,也是沖刺全年的關鍵期,我們要在利用好積極支撐因素的同時,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定向發力。”曾俊林表示。

  下一階段可以在哪些方面針對性“破局”?魯榮東建議,一方面要加大助企紓困幫扶力度,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此外,可以搶抓雙十一、雙十二等消費節點,提前謀劃冬季旅游消費季,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最關鍵的是要著力推進一攬子政策落實落地,簡化流程、降低政策享用門檻,確保政策可持續、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