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石芊

  近日,有網友在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留言稱,在西昌邛海東北沿岸發現了不少福壽螺的蹤跡,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處理。

  8月8日,西昌邛海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回復稱,目前福壽螺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大。今年5月,景區管理局開展了集中清理,人工摘取福壽螺及螺卵260公斤。

  8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實地走訪,在該區域只發現了零星的福壽螺。景區工作人員表示,結合福壽螺生長情況,景區會進行常態化清理。

  邛海岸邊發現大量福壽螺?

  實地走訪發現有零星個體

  網友提供的照片顯示,在邛海東北沿岸邛海藝術之家公寓附近,發現了一大堆福壽螺的蹤跡,“福壽螺系外來入侵物種,放任繁衍會影響邛海生態系統。”網民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處理。

  8月15日,記者前往這一片區域實地走訪。該區域位于邛海濕地東北部,臨近邛海藝術之家公寓,西邊為邛海,東邊有零星的水域,周邊都有茂密的植被,常有釣魚愛好者在此垂釣。在邛海邊的泥土里,有著不少田螺等螺類,其中只有零星的福壽螺個體,并未發現大面積出現的情況。現場一名釣友表示,在幾年前,邛海水域附近就已經發現福壽螺了。

  官方回應:已開展集中清理 

  對邛海水域生態保護影響不大

  對于網友反映的情況,8月15日,邛海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環保科工作人員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接到網友反映后,景區立即開展了一次集中清理,此前也已將福壽螺的清理工作列為常態化清理工作。“我們會根據景區管理員日常巡邏時發現的情況進行清理,如果清理效果明顯,下次清理的間隔時間就會長一點。”該工作人員介紹說,夏季由于氣溫升高,福壽螺處于生長繁殖期,通常清理頻率會較高,冬天清理頻率相對較少。

  對于福壽螺的危害性,該工作人員表示,由于福壽螺直接危害對象主要是農業稻田,而邛海周邊并未種植水稻等作物,因而對周邊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不大。

  8月8日,景區管理局還對邛海邊出現福壽螺一事進行了回復:由于夏季氣溫升高,加之邛海沿岸潮濕的環境為福壽螺繁殖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多年來,邛瀘管理局采用定期集中摘除加常態化清理的方式,科學控制邛海濕地福壽螺種群繁殖和增長,但福壽螺作為一個物種,想要完全消滅是存在難度的。今年5月,景區集中開展了福壽螺清理工作,人工摘取福壽螺及螺卵260公斤。

  同時,景區管理局表示,福壽螺直接危害對象主要是農業稻田,進而危害生態安全,特別是溫度較高的南方地區,目前對西昌市本地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不大,但仍會按照相關要求對其進行控制和管理。

  多地“苦福壽螺久矣”

  有地方用“麻鴨”清理小型福壽螺

  福壽螺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80年代引入我國作為水產品養殖對象,目前已經廣泛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南方地區。福壽螺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螺類,食量大而廣,不僅吃草還會啃食水稻等農作物的秧苗葉片和莖稈,已經成為我國南方水稻種植區的一大隱患,2022年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福壽螺體內有著很多寄生蟲,約10%至20%的福壽螺攜帶有廣州管圓線蟲。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容易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病,嚴重會危及生命。

  通常每年的4-6月和8-10月,是福壽螺產卵和孵化的高峰期。據此前報道,由于福壽螺一年可產卵20至40次,每次含卵200至1000粒,年產卵量高達3至5萬粒,繁殖力非常強。

  今年5月,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十里河灘景區遭遇大量福壽螺產卵,由于該景區為生態保護區,不能直接使用農藥清除福壽螺。為此,該景區買來了100只福壽螺的天敵——麻鴨,用于啃食清理較小的福壽螺,而較大體型的螺,仍然采用人工摘取的辦法。

  此前,四川成都、云南玉溪、昆明等地都曾遇到福壽螺“入侵”。2019年,在中國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撫仙湖,福壽螺呈蔓延、爆發趨勢。撫仙湖所在地玉溪市澄江縣人民政府曾發布通告,決定打一場消滅福壽螺的“人民戰爭”,同時全面禁止在撫仙湖徑流區范圍內放流一切外來生物。

  清除措施包括:在入湖河道口、濕地入湖口、生態調蓄帶入湖口安裝阻隔網;開展人工捕螺摘卵;割除濕地水生植物;人工誘捕;開展徹底清淤行動,破壞福壽螺越冬場所等。同時,對于主動采摘、清理福壽螺的,還可以按照成螺6元/公斤、螺卵30元/公斤的價格給予補助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