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文廟考古發掘
文廟,又名孔廟、夫子廟等,是專門祭祀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及其文化的紀念性建筑。在我國古代,文廟是極具代表性的建筑群之一。
11月19日,在四川眉山重大考古發現新聞通氣會上,紅星新聞記者獲悉,眉山文廟遺址考古發掘目前發掘共出土(含采集)文物288件,部分器物保存完好、制作精美,其中瓷器居多,以瓷碗、瓷盞為主,另有瓷盤、銅錢、銅幣等,時代跨度大,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各類建筑構件、經幢等,一件件從文廟遺址而出的文物,仿若眉山這座城市的一次次歷史脈動。
此次考古發掘對眉山歷史、文脈的深入挖掘,將有利于眉州古城墻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保護和利用。
之前,在四川省眉山市發布的2023年實施20件民生實事之“傳承弘揚三蘇文化東坡文化”中提到,將完成眉州古城墻本體修繕和考古發掘,啟動眉州古城墻遺址公園建設。
發掘出土文物288件
部分器物保存完好制作精美
紅星新聞記者獲取的資料顯示,眉山文廟遺址位于蘇祠街道學道街社區府街,北臨府街,南臨學道街,西臨下大南街一段,東臨文廟街,西北距三蘇祠約500米,東南側有眉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清代文昌宮(經書樓)和眉州城墻,遺址地原為眉山師范學校操場。
2022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眉山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眉山市東坡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眉山文廟遺址(眉師附小)進行了系統的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
此次考古發掘通過清理剖面、鉆探、開挖探溝、采集標本等方法,確定了西側、北側宮墻遺跡走向,明確了眉山文廟宮墻在項目內的分布范圍,在項目東南側發現有建筑遺跡。

▲出土的部分文物
同時,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磚石堆積,采集到較多瓷器、陶器、錢幣等遺物。發掘共出土(含采集)文物288件,部分器物保存完好、制作精美。其中瓷器居多,以瓷碗、瓷盞為主,另有瓷盤、銅錢、銅幣等,時代跨度大,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各類建筑構件、經幢等。
為賡續文脈
時任知州曾募資三千六百兩重修文廟
考古人員查閱方志顯示,眉山文廟遺址始建于宋,明末毀。根據宮墻墻磚銘文,判定修筑年代為清光緒十三年(1887),與方志文獻知州毛隆恩在光緒年間培修宮墻事跡相互印證,同時與地面文廟宮墻構成整體,對文廟的分布范圍、宮墻修筑方式及興廢歷史等有了初步了解。
經走訪調查,在三蘇祠博物館庫房找到道光二年《重修文廟碑記》,記述的是:當時的眉州州官,發現自宋以來,眉山進士及第900多人,但是文廟被毀后,清朝僅僅只有3人,“鄉會兩試率數科不獲一人”。毛隆恩當時就認為是文廟沒了,文脈斷了,所以募資“三千六百兩”重修文廟。
結合《重修文廟碑記》,考古人員獲悉眉山文廟的歷史演變,了解清道光年文廟建筑格局,包括正殿、兩廡、戟門、欞星、名宦、鄉賢、泮池、崇圣祠、宮墻、雁塔、旗亭等。
深入挖掘歷史文脈
將啟動建設眉州古城墻遺址公園
考古人員認為,眉山文廟遺址考古發掘是對眉山歷史、文脈的深入挖掘,有利于眉州古城墻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保護、利用,有助于眉山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信有著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眉山相關部門將繼續開展眉山文廟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和資料整理、文物修復等工作,以及眉州古城墻歷史文化街區與太和老鎮歷史文化街區的文物勘探工作,屆時再對相關地下遺址遺跡的重要區域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之前,在四川省眉山市發布的2023年實施20件民生實事之“傳承弘揚三蘇文化東坡文化”中提到,將完成眉州古城墻本體修繕和考古發掘,啟動眉州古城墻遺址公園建設。
針對眉州古城墻遺址公園,眉山市規劃部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古城墻遺址公園依托現有的古城墻遺址,適當回遷復建文廟、奎星閣等眉山傳統文化建筑,搭建一個眉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的平臺,輔之以綠地,打造成一個休閑娛樂的文化場所。
紅星新聞記者 顧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