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浩煊

  10月23日,第11個國際雪豹日,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簡稱“臥龍片區”)正式官宣,片區內雪豹種群規模已超46只,其中成體雪豹有35只左右,亞成體和幼體11只左右。初步估計,臥龍片區的雪豹種群分布密度,已高于全國其他雪豹棲息地分布密度平均值的近十倍。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 供圖

  據悉,這是臥龍片區經過持續6年的系統檢測,并分析了1.6萬余份紅外線觸發相機影像數據后,首次對區內野生雪豹種群規模數量進行評估。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 供圖

  作為高山生態系統內的頂級捕食者,雪豹種群的穩定存在,是整個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和健康程度的風向標。早在2017年,臥龍片區就提出“雪豹+大熊貓雙旗艦”的保護戰略。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 供圖

  “我們按照網格化的原則,共布設100多臺雪豹專項調查紅外觸發相機,每25平方公里2至3臺,監測范圍近1000平方公里。”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雪豹項目負責人施小剛介紹,過去六年間,布設的紅外觸發相機有效工作日184076天,共在253個位點拍攝到雪豹照片或視頻16027份,覆蓋海拔范圍3400—4800m。此外,還拍攝到38種野生獸類和77種野生鳥類。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 供圖

  雖然雪豹整體數量不多,但密度不小。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晟告訴記者,得益于呈片狀分布的棲息地,及良好的生存環境,臥龍片區表現出極高的雪豹種群密度及種群活力。同時,臥龍片區不僅是邛崍山系雪豹棲息地的核心地帶,還與成都市、雅安市、阿壩州理縣、阿壩州小金縣等轄域內的雪豹棲息地連成一片,共同構成了更大的區域種群。“這有利于橫斷山雪豹種群更好地繁衍,種群規模未來或將進一步擴大。”李晟介紹。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 供圖

  據了解,四川已啟動省級雪豹種群調查工作,預計調查計劃在年底前結束,明年上半年發布全省雪豹調查報告。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