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波 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一座宋代古墓,吸引盜墓團隊晝伏夜出,一場現實版“盜墓筆記”真實上演。9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資陽樂至縣公安局了解到,通過連續八年的追蹤,當地警方最終在成都市一處門市內,將被盜的兩塊宋代“武士石刻”墓門(經鑒定,系國家一級文物)安全運回到樂至。目前,犯罪嫌疑人賀某已被警方抓獲,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時間回溯到2015年3月,樂至警方接到群眾報警稱,當地石佛鎮有人在盜掘古墓。接到報案后,民警立即開展調查發現,案發地墓葬入口處被挖開一個大洞,盜洞周圍有大量被翻出的墓土,洞內可見麻石和青磚構成的墓室,位于古墓內壁的多塊精美石刻墓門已被盜走。經國家文物出境鑒定四川站鑒定,這座古墓為宋代墓葬,墓門屬于國家一級文物,距今約有一千年歷史。

  案件發生后,樂至警方立即抽調精干警力對案件開展偵破。通過案發現場發現的線索,民警初步推斷,盜墓犯罪嫌疑人應該是多人作案,并且經過了多日挖掘。

  通過連續數月的偵查,樂至警方成功打掉了一個以劉某某為主,集挖掘、運輸、倒賣于一體、分工明確的盜竊古墓犯罪團伙。在對案發現場進行搜尋時,卻發現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宋代武士石刻墓門不見了蹤跡。

  “墓門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重要文物無法追回,一旦文物流失海外,國家損失非常大。”辦案民警提到。

  為了盡快找到遺失文物的下落,樂至警方加大了對文物的追蹤力度,一場“捉迷藏式”的追寶行動就此拉開序幕。“為了躲避追查,犯罪嫌疑人通常不會將文物藏在文物出土地。”樂至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根據線索輾轉多地查找遺失文物線索,但都沒發現文物蹤跡。

  2023年6月,樂至警方抓獲了古墓盜竊案漏網的一名犯罪嫌疑人賀某。通過調查,犯罪嫌疑人賀某在盜竊了墓門后,便將墓門運送到了成都市一處門市內存放。最終,民警成功在成都市找到了被盜竊武士石刻文物,并將其安全運回樂至。目前,被追回的文物已移交給了樂至文物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