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闞瑩瑩

  “3個測產田塊,最終測得平均畝產干谷830.6公斤!”8月21日上午10點,在樂山市夾江縣新場鎮東山村,水稻新品種“川康優6308”百畝高產示范片正在進行測產驗收。隨著驗收專家組組長、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李經勇研究員宣讀測產結果,現場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這個產量水平意味著“川康優6308”達到超級稻認定標準,可按照相關程序向農業農村部申報認定為超級稻。

v測產現場。夾江縣融媒體中心 劉佳 攝

  

  每年,全國審定水稻新品種數量達數千個,只有極少數產量、品質、抗病性、適應性等綜合能力表現優秀的新品種能夠被認定為超級稻,類似水稻中的“三好學生”,截至目前全國超級稻數量只有129個。在西南稻區,超級稻的認定要求生育期在158天之內,百畝連片平均畝產達到780公斤以上;生育期超過158天,平均畝產要達到850公斤以上。

  品種表現如何是成為超級稻的“先天基礎”。“川康優6308”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育種團隊共同選育,“整個選育時間超過了10年,在產量高、品質好這兩個首要要求之外,我們還重點提升了這個品種的抗倒伏能力,擴大適應種植的范圍。”站在田邊,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李仕貴隨機選了一株水稻,“你看,它的葉片比較短、小,在我們看來這種株葉形態就很好,不怕大風大雨,更具有抗倒伏能力。”

  達到產量和品質要求之外,抗倒伏能力是決定水稻品種能“走”多遠的另一大因素。在長江中下游、華南稻區,四川不少水稻品種在試種中難以抵抗臺風多發的天氣,不抗倒伏成為四川水稻品種“出川”的阻礙。“截至目前,‘川康優6308’通過了全國秈稻產區超過10個省(市、區)的審定,在整個長江流域和華南稻區都具有不錯的適應性。”李仕貴說。

  如果品種是“先天基礎”,后天表現如何,則更考驗栽培技術。樂山市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所長李乾安負責這片高產示范田全程技術指導,“栽培技術上,我們更強調從育秧到收割的全程機械化。”李乾安說,“我們觀察到,這幾年的品種推廣過程中,種糧大戶越來越重視省時省力的全程機械化種植。經過測算,這個品種在全程機械化技術配套下,一畝地可以節本增效200元以上。”

  “今年,這個品種的推廣面積達到了近30萬畝,未來三年我們計劃擴大到100萬畝。”“川康優6308”的品種經營推廣企業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四川認定為超級稻的水稻品種共14個。“認定為超級稻,意味著在高產上具有更大的潛力。這些年四川連續有不少水稻新品種成功認定,更重要的是在推廣過程中產量、品質表現突出,為糧食穩產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張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