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范芮菱

  “集結完畢,演練開始!”5月19日下午,一聲令下,一艘艘巡邏艇急速行駛在長江瀘州段,掀起層層浪花,這是記者在長江瀘州江陽段2023年水上綜合應急演練上看到的一幕。當天,瀘州海事局港區海事處、瀘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長江航運公安局瀘州分局瀘州派出所等16家“生態濱江 涉水聯盟”涉水單位(街道、團體)救援隊伍集結,開展實戰演練。

  “失事船舶”(圖右)失去動力后失控。張紅攝      

  本次演練模擬在瀘州國窖大橋上游100米附近水域,運輸轄區重點橋梁建設物資船舶“成濤606”輪受汛期江面漂浮物增多等影響,螺旋槳被纏繞導致船舶失去動力后失控,伴有碰撞橋梁風險;設置船舶失控、人命救助、船舶消防、船舶溢油應急處置4項科目。

  工作人員進行溢油處置后的水質監測。張紅攝      

  記者看到,演練事故發生后,瀘州港區海事處立即啟動應急程序,對該水域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只見兩艘海巡艇停靠在“失事船舶”的上下游,對周圍水域進行交通管控;與此同時,無人機對事故現場實施陸海空天立體化救援監測巡查,大馬力拖輪“救助6號”也迅速趕往現場進行施救。

  “失事船舶”自救期間,2名船員失足落水。為此,瀘州港區海事處放出遙控救生圈進行施救,并組織消防支隊、交通綜合執法二大隊等趕赴該水域附近對落水人員實施救助,并通知了醫療救護力量。“模擬落水人員中一人已心臟驟停,紅十字救護員立即采取措施,配合AED除顫儀對他實施心肺復蘇、人工呼吸,成功救醒了溺水人員,為120急救贏得了寶貴時間。”瀘州市江陽區紅十字會副會長劉鳳梅表示。

  救助“落水”人員。張紅攝      

  隨后,“失事船舶”起火。巡邏艇長江公安3013駛近火源,噴出高壓水柱進行滅火。“失事船舶停靠在江中,陸地消防設備無法到達,因此需要通過船舶滅火。”長江航運公安局瀘州分局瀘州派出所副所長楊涵介紹,巡邏艇長江公安3013最遠能夠噴出近40米的高壓水柱,船上還配備了應急救援、警務保障等人員。

  現場還演練了油污監測、投放吸油氈等環節,確保事故發生后長江瀘州段水域生態環境安全。

  巡邏艇長江公安3013進行水上滅火。張紅攝      

  “此次綜合演練是跨部門、跨行業、多單位之間的演練,旨在將水陸一體化救助相結合,備戰汛期,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線。”瀘州海事局港區海事處處長匡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