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小紅
說起四川的旅游,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會是李白、杜甫、蘇軾,會是火鍋、串串香、麻辣燙,會是熊貓、三星堆、都江堰,以及九寨溝、青城山、西嶺雪山……
這些,的確都是四川的特色和標簽。但最近,四川卻因為開出了一份“專屬”福利,被網友紛紛點贊。
這份福利,展現了四川人民的熱情,見證著巴山蜀水知恩圖報的真情,更詮釋了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風塵仆仆的旅程,總會因一些不期而遇的美好而印象深刻。
近日,黑龍江李先生到四川廣元劍門關景區游玩。當他像平時那樣拿著身份證和錢款購買門票時,卻被退回了錢款。
理由很特別:你是黑龍江籍,可以終身免費進入景區。
李先生先是愣了一下,弄明白原因后瞬間落淚,并自拍了一段視頻與網友分享。

資料圖:四川劍門關和古蜀道。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原來,廣元人民沒有忘記,四川人民沒有忘記。
15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對四川造成巨大損失。在中央部署下,千千萬萬人馳援四川,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其中,黑龍江傾力援建廣元。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援建省份出錢、出物、出人,和當地人民守望相助,重建家園。
多年的艱辛援建終見成效:一條條道路重新修通,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新村美麗宜居;“劍門天下險”重現雄姿,美麗四川展露新顏。
這一切,展現了援建省份的傾力付出,浸透著援建者們的無數心血,也連接起援建者與當地群眾的深厚情誼。
廣元開出的這份“專屬”福利,黑龍江人民值得擁有。

這樣的福利,不只廣元獨有。
近期,阿壩州的九寨溝景區對來自浙江杭州、金華等多地的游客也在實行免門票政策。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
阿壩和浙江的最新情緣,續寫于2021年6月。根據中央安排,浙江溫州、湖州、嘉興3地13縣(市、區)分別結對幫扶四川阿壩州13縣(市)。
如今,阿壩州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等11個絕美景區,對浙江杭州、溫州等7市的居民推出每年一次的“只對你免門票”福利。
時間跨度,從2021年6月到2026年6月,相約5年。
這樣的情緣,也在兩地民眾的心尖上,悄悄傳遞。
就在前兩天,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了一則尋人啟事,通過網絡的力量與近日在基地救人的杭州四名醫護取得聯系,并送上大禮——終身免費入園。

資料圖: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和花”在吃竹子。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這是一份惦記,一份感激,一份回饋,是愛的雙向奔赴。
懂得感恩,是我們這個民族血脈里流動著的寶貴基因,也是我們與世界友好相處的精神密碼。
兩千多年前,《詩經》就記錄下“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動人傳奇。心懷“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的美好愿景,我們和諧相處,薪火相傳,存續至今。
專屬福利,正是“投桃報李”的現代版本。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資料圖:山東省日照市援鄂醫療隊員在武漢大學校園櫻花樹下合影。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湖北各地之于全國援鄂醫生,青海西寧之于江蘇南京……一份份這樣的“專屬”福利,在神州大地串點成線。
一份份“專屬”福利背后,深藏著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人性之美。
那是救死扶傷的大愛情懷,是無私奉獻的志愿美德,是共克時艱的珍貴情誼,是團結奮斗的不屈意志,還有令人安心的制度力量……
這,正是我們勇毅前行的力量之源,信心之源。
始于感恩,終于普惠。
四川的這個做法,得好好表揚,全國其他地方的景區要學習,但該學的不止于此。

資料圖:這是5月16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境內拍攝的青海湖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大家都知道,出去旅游,景區基本上是要花錢買票的,特別是一些大景區,少則幾十,多則幾百,部分景區還逢節必漲,拖家帶口去看一眼名山大川,成本真不低啊。
有的景區反其道行之,突然打起門票價格戰:你有優惠我半價,你敢半價我全免。弄得游客不去心癢癢,去了就扎堆兒看人。有人吐槽,不去遺憾終身,去了終身遺憾。
旅游業要發展,倒不如把格局打開一點,門票是小,產業為大。不光是對援建的東部省份,還有對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群眾,能不能把這種“始于感恩的優惠”推廣普及,也給他們降降票價、甚至免去門票,讓全國人民都有機會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玩得好、游得起呢?
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回頭看”。有關部門也持續推動“去門票經濟”的發展。
說白了,景區重心別放在門票上,而要放在產業鏈的延伸上。門票收入可能減少,但可以通過吸引游客,帶動當地吃、住、行、游、購、娛等全產業鏈多元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以游客為中心,錨定如何吸引更多游客,才是目標。完善服務設施,優化景區環境,提升服務質量,才是根本。去除景區門票門檻,滿足人民出游預期,讓更多人有機會感受祖國山河壯闊,才是格局。
好客“專屬”福利已隔空發送,本地的接續服務,還需不斷夯實。
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吃得放心、住得寬心、行得順心、游得開心,對各地來說,都是一道需要協力攻克的難題。
從剛剛過去的五一長假來看,隨著旅游業在一些地方強勁復蘇,不少地方的服務接待能力受到較大考驗。“人從眾”的經歷,恐怕難言美好。

提升旅游服務能力,沒有最高級,只有比較級。不斷查找不足、補齊短板,不斷墊厚服務的底子,才能跟上發展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