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婷
委員名片
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曾勇

近年來,我國計算產業頻頻遭遇打壓,嚴重制約了我國計算基礎設施發展。“如果我們轉換一種思路,就可以破解目前遭遇的難題,并且構建起自主可控的、均衡安全的新型計算基礎設施。”3月9日,出席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住川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對四川在線記者說。
基于數據和計算的計算基礎設施,關系到國家安全與高質量發展。“但是,我國現有的以CPU為中心的計算基礎設施,面臨算力、存力(存儲介質)、網絡等諸多問題和挑戰,尚未真正實現端到端自主可控。”曾勇介紹。
曾勇解釋說,運算速度越快的計算機系統,對CPU的性能要求越高。隨著數據量爆炸式增長,受到先進工藝制約的CPU已無法滿足數據增長處理需求。當前我國服務器CPU為處理網絡及存儲等請求,要消耗30%算力、增加20%時延,能耗高成本效率低,而且由于通用CPU并不擅長數據處理運算,導致其能效比低下。“我國的現狀是,高性能CPU制造涉及的材料、工藝、設備等掌握在別人手里。短期內很難通過自主研發解決遇到的難題,這就需要轉換思路解決問題。”
在提案中,曾勇指出,要更加重視與算力匹配的存力發展規劃,改善存算失衡及存算效率低下的問題,注重存儲介質創新與介質應用創新,強化存算協同。同時,要加快對等互聯型結構下的高通量互聯協議標準制定,加速推動從以“CPU為中心”架構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新型架構變革。
曾勇建議,盡快形成我國數據存儲產業發展的頂層規劃和具體目標,設立專項支持開展以數據為中心的新型計算架構重點研發,加快部署存算均衡、端到端自主可控的新型計算基礎設施。“要加快構建完全自主的介質互聯協議標準,避免話語權完全被海外廠商掌握。”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