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把脈,看清新形勢

  消費需求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費信心恢復仍有一個過程

  “火爆的春節消費雖然為市場注入強勁動力,但不得不看到,隨著2、3月份的到來,消費也將進入傳統淡季。”成德眉資美食產業發展聯盟常務副會長張蛟談到了不可回避的客觀規律。

  在他看來,今年春節消費火爆,是節日出游需求的集中釋放和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共同促成的消費結構性恢復。當季節性旺季漸漸褪去,消費傳統淡季疊加疫情影響因素,消費和服務業動力不足或將再現,“要完全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

  有業內人士作出同樣判斷: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當期看,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消費需求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費信心恢復仍有一個過程。”

  再看外貿。去年10月,世貿組織將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預測從3.4%降到1%,2023年國際貿易可能出現趨勢性回落。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進一步表示,當前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發生了重要轉變,已從去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轉變為當前的外需走弱、訂單下降。

  在白明看來,相較于沿海城市,四川外貿依存度不夠高,在海外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趨勢下,開拓國際市場是穩外貿最直接的方式,四川應當充分鼓勵和動員企業開拓市場、尋找外貿的新增長點。

  消費、外貿、服務業,是商務經濟的三大關鍵支撐。從當前四川發展情況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六成,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占比超過一半,外貿是國際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務經濟在全省經濟大盤中的分量由此可見。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開局對社會預期、市場信心乃至經濟走勢都有重要影響。”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認為,看清新形勢至關重要。

1月26日,遂寧市大英縣宋井桃源景區民間藝人正在表演“打鐵花”。(攝影 劉昌松)1月26日,遂寧市大英縣宋井桃源景區民間藝人正在表演“打鐵花”。(攝影 劉昌松)

  激發活力,策劃新場景

  增強體驗感、互動性,讓市民在新奇有趣的場景中愿意消費、主動消費

  人頭攢動的街市、歡聲笑語的游人、燈火璀璨的錦江……這個春節,成都錦江重現往日的熱鬧繁盛。融合千年文化與劇游IP的新春版“夜游錦江”,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的熱度過億,超8.2萬人次通過“夜游錦江”一覽煙火蓉城,無數網友評論道:“記憶中的春節,就是這樣的。”

  消費者的熱情回歸,不僅在于傳統文化的天然吸引力,更離不開具有新意和創意的消費場景營造。

  寬窄巷子下“雪”啦!日前,一場“大雪”降落在成都市區的寬窄巷子。大樹下、“雪地”里,帳篷、桌椅、美食,營造出一派誘人的雪地露營新場景,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

  這是成都文旅集團精心策劃的新產品新場景發布會現場。成都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胥亞斌介紹,為刺激消費,該集團相繼推出了火鍋巴士、相聲游船等一大批文旅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體驗。春節前后還陸續推出了探秘古蜀、生態熊貓、國潮古鎮等多個主題,通過融合劇本故事、NPC互動、演藝活動等,營造豐富生動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增強體驗感、互動性,讓市民在新奇有趣的場景中愿意消費、主動消費,成為2023年以來四川抓消費、促消費的新變化。

  以新場景刺激消費需求,以活動搭建消費平臺。元宵節前后短短3天時間,全省商務系統聯袂推出歡樂元宵消費促進活動,21個市(州)共密集開展各類促進活動近400場,帶動消費150億元。

  “為推動消費盡快恢復,我們已推出新一輪促消費5條措施,新增1.6億元省級資金,專項支持餐飲、零售、汽車、家電等領域,確保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

  密集的活動,同樣在外貿領域緊鑼密鼓地鋪開。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商務廳第一時間組織企業通過商務包機赴歐洲拿到近400億元外貿訂單。1月5日,四川整車貿易全球行首站活動在阿聯酋迪拜和成都青白江同時啟動,川企成功簽約3000臺平行進口車和20000臺新能源車出口訂單,貿易額超50億元。時隔5天,商務廳又率多家四川鞋類企業奔赴意大利,參加世界著名專業鞋展——加達國際鞋展,順利獲得意向訂單上億元。

  “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的成效明顯。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更加積極地組織企業走出國門拓展國際市場,常態化開展“川行天下”國際市場拓展活動,目前僅一季度計劃開展的相關活動就達30多場。

  此外,商務廳還將聚焦推動100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其中岷江流域商農文旅綜合開發等總投資700億元的18個項目將在一季度陸續開工,為服務業加快發展源源不斷地“造血”。